中國已經發(fā)現(xiàn),要管理一個現(xiàn)代的國家,它需要法治。到2035 年,它將建立一套全面的法典,并且制定一個穩(wěn)定的法律體系,加上清廉的行政法則,事實上強化了中央的權威。如果地方政府犯了錯誤,就可以根據相應的法律程序讓其進行解釋或加以懲戒,用這種方法約束地方政府,比之前慣常采用的無休止的會議有效得多。而且由于實行了法治,也可以保護普通公民免受官員武斷行使權力造成的傷害,企業(yè)也可以規(guī)劃大型的、長期的投資。司法獨立還需要20 年才能在實踐中實現(xiàn),因為中國的歷史傳統(tǒng)是地方法官以皇帝代表的身份執(zhí)行皇帝的命令,這個傳統(tǒng)給中國官場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中國真的會成為第一大國嗎?
中國的最大優(yōu)勢不在于軍事影響力,而在于經濟影響力……中國擁有的廉價勞動力超過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它的影響力只會提升并超過美國。
如果中國領導人是務實的、現(xiàn)實的,沒有被意識形態(tài)瞇住雙眼,那么中國出問題的概率大概是20%。我并沒有說這個概率是0,因為中國的問題比較嚴峻:制度變革、商業(yè)文化變革、反腐以及新思想體系的形成。
中國領導人明白,如果希望繼續(xù)“和平崛起”,在經濟和科技上爭取第一,他們不能輸。
21 世紀,人們將見證亞洲恢復其世界地位。中國等東亞國家在過去30 年里取得的進步使東亞國家對未來非常樂觀。如果沒有難以預料的重大災害給中國帶來混亂或者使中國再度分裂成多個軍閥領地,中國民眾接受再組織、再教育、再培訓并充分利用現(xiàn)代科技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中國將利用發(fā)達國家和新興工業(yè)化國家的成果加快發(fā)展步伐,建設成一個全面工業(yè)化的高科技社會,即便50 年不夠,100 年足矣。
應該如何評價習近平?
習近平的經歷與胡錦濤相比充滿更多磨難,他的父親下過鄉(xiāng),他也是,但他能坦然接受,默默地在南方省份一步一個腳印地拼搏,升至福建省委副書記。之后,他去了上海,再后來去了北京。他并非一帆風順,他的人生經歷肯定磨煉了他。
習近平性格內斂,不是說他不與你交流,而是說他不會顯露自己的好惡。無論你是否說了一些惹他生氣的話,他的臉上總是洋溢著令人愉悅的微笑。與胡錦濤相比,他更有鋼鐵般的意志。胡錦濤在上升過程中沒有承受過習近平所忍受的那些痛苦。
我會把習近平歸類于納爾遜·曼德拉這一級的人物,他們有強大的情感自制力,不會讓個人的不幸和苦難影響其判斷。換句話說,他讓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