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lián)網(wǎng)暴露了人們怎樣的心性?是現(xiàn)在社會失去了基本信任,還是互聯(lián)網(wǎng)放大了陰謀論?“不憚以最壞的心思來揣測所有人”——沒有一個好東西。天津撞人事件二審,整個社會的同情心受到打擊。
沒有同情心的社會是冷漠的。但除了同情心還應講講同理心,即共情能力(Empathy)。假如都換位思考,想一想別人怎么看你,或許跋扈和惡搞會少一些,社會兩極對峙的狀況會改善一些。
你開車總嫌行人走得慢,或許人家心里有事或腿腳不利索;你罵空姐,罵服務員,或許根本不是她們的錯。大家都不換位思考,戾氣聚集,社會空氣一擦槍就走火。
Twitter說自己要成為“地球的脈搏”。Facebook要成為“人類的大腦”。在《阿凡達》里,所有樹木的根都緊密相連,說是相當于人腦的細胞和神經元的相互交錯,因而產生了高等智能。在微博上,每個人的微博內容就相當于Ta的神經元,人們相互收聽相互評論和轉播,就相當于這些神經元的相互交錯和能量交換。因此也產生了超越于個人大腦之上的高等智慧。
心能轉物,物也能轉心。我們的心情投射到城市,城市也決定著我們的心情。心心相連,心物相連。當我們想寄情山水時,山水沒了,樹沒了。寄情花鳥,花鳥絕跡了。難道對著垃圾建筑寄情嗎?你不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不會善待你。當我們與大自然的感覺通道被阻,大自然就會用災害的方式警示你??磥硗硇牟痪窒抻谌祟?。
良知VS誠信
弗洛伊德說我們內心有三個我,每次言行是“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我的交戰(zhàn)。其實,還有一個“真我”在俯視三個我的戰(zhàn)爭。
我在微博上發(fā)了條“中國缺什么”的帖子,許小年教授反問:人們也許會說,缺宗教,缺道德,缺法治,缺科學,缺民主,缺正義,缺公平,缺尊嚴…,其實什么都不缺。缺是相對需求而言的,未滿足的需求為缺。將物質需求置于首位,視非物質追求為虛無和虛假,你已得到了你想要的GDP。其他一切從來就不是真正的需求,何談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