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屋頂(1)

易中天中華史:國家 作者:易中天


大屋頂

城市好嗎?

難講。

不要說現(xiàn)在的城市病得不輕,古代的城市也未必就是人間天堂。中國古代的官員,京官也好,縣令也罷,都會在自己的家鄉(xiāng)買田置地,隨時準備“告老還鄉(xiāng)”。必須一輩子待在城里,還只能待在城中城的,只有那可憐的皇帝。

于是,作為補償,皇帝修了圓明園,賈府修了大觀園,歐美的貴族和富豪則在鄉(xiāng)間修了或買了別墅。

城市確實未必美好。當然,未必而已。

那么,人類又為什么要發(fā)明它?

為了安全。

城市的確比農(nóng)村安全,冷兵器時代就更是如此。那時,034大多數(shù)國家的城市都有城墻或城堡。雅典的城墻,就是公元前479年修建的。實際上,城邦這個詞(polis),就來自衛(wèi)城(acropolis),acro是高。可見他們不但要有墻,還要“高筑墻”。當然,也要“廣積糧”。

唯一的例外是斯巴達。

為此,斯巴達付出的代價,是把六十歲以下的成年男子都訓練成戰(zhàn)士,隨時準備沖鋒陷陣,也隨時準備以攻為守。他們,是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無形的城墻。同樣,在漢語中,城就是墻。城字的本義,就是“都邑四周用作防守的墻垣”。如果有內(nèi)外,則內(nèi)城叫城,外城叫郭。

如果有高低,則高的叫墻,低的叫垣。墻、垣、城、郭,可以都有,不可能都沒有。沒有城墻的城市就像沒有屋頂?shù)姆课?,不可思議。(圖)金文的“城”(散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