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煤山到瀛臺
江山將亡之際,似乎都會有一個好皇帝,一心要中興,其志不可謂不大,其心不可謂不堅,然而可惜的是,江山已病入膏肓,藥石罔效,這好皇帝與爛江山極具對照的諷刺。
在明朝,這個好皇帝是崇禎帝朱由檢;而在清朝,這個好皇帝是光緒帝載湉!
光緒本來只是一個親王之子,并沒有皇帝命,能當上皇帝,還是假慈禧之手。光緒本名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門太平湖畔醇王府,他父親奕譞是道光帝第七子,母親則是慈禧的胞妹——所以載湉是慈禧的侄子兼外甥,這使他在沒有子女的同治病故后,就被指為第十一任皇帝,即位時虛歲才4歲,入宮時還在熟睡。
跟崇禎一樣,光緒也想有所作為,他15歲時曾作文說:“必先有愛民之心,而后有憂民之意,愛之深,故憂之切,憂之切,故一民饑,曰我饑之,一民寒,曰我寒之。”他還寫了首名為“圍爐”的詩:“西北明積雪,萬戶凜寒飛,惟有深宮里,金爐獸炭紅?!奔孜缰畷r他主戰(zhàn),多次下令加兵籌餉,甚至停止慈禧挪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甲午之敗,他靜觀世界之變,萌發(fā)變積貧積弱之志,起用康有為、梁啟超等變法。
為變法,他甚至表決心:“太后若不給我事權,我愿退讓此位,不甘做亡國之君?!?/p>
變法當然是失敗的,空有變法熱血的康有為,臨池魯莽,鑄成大錯,變法以志起,以血終,康梁渡海逃亡,六君子被砍頭,光緒帝被囚禁——慈禧甚至對他余怒未消,時存廢立之念,欲立端郡王載漪之子溥儁為“大阿哥”,以取代光緒,由于內外皆反對,才作罷。
而光緒帝被囚禁在瀛臺,我想他一定是夜夜仰天長嘆的,明月照當空,一抹血色從西天隱隱升起,墻外隱隱傳來六君子的呼號聲、北洋水師的槍炮聲。而此刻,他最愛的珍妃也被關在鐘粹宮后的北三所,兩個人近在咫尺,卻遠如天涯,偶有夜深人靜之時,光緒的心腹太監(jiān)王商用小船將光緒接出瀛臺,送往北三所,讓他和珍妃相見,以解相思。
陽痿、早泄、遺精史長達二十年的光緒,此時不但面色蒼白、神經極度衰弱,而且?;碱^疼、發(fā)熱、脊骨痛,無胃口,腰部有病,尿中有蛋白質,肺部也似有癆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