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理由辯護
巴澤爾和法蘭克福之間的高速公路發(fā)生擁堵,原因是人們在整修道路。我很生氣,煩躁地在逆行車道上蹭著前行了15分鐘,直到開出擁堵的地段—我也只是自認為開出了擁堵地段。半個小時之后,路又被堵住不能前進,還是因為道路整修。但奇怪的是這次我沒怎么生氣。路邊以相同的間隔立著些牌子,上面寫著:我們在為您整修高速公路。
這個堵車的故事使我想起了哈佛大學(xué)心理學(xué)家埃倫?蘭格在20世紀70年代進行的實驗。她在圖書館里等復(fù)印機前排起長隊時,問排在最前面的人:“不好意思,我只有5頁要復(fù)印,你可以讓我先復(fù)印嗎?”很少有人會同意。她接著做實驗,這次她找了一個理由:“不好意思,我只有5頁要復(fù)印,你可以讓我先復(fù)印嗎?因為我趕時間?!睅缀趺恳淮伪粏柕降娜硕紩馑葟?fù)印。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趕時間是個很好的理由。令人吃驚的是接下來的實驗,她還是等復(fù)印機前排起長隊時去問排在最前面的人:“不好意思,我要復(fù)印5頁,可以讓我站在你前面嗎?因為我想復(fù)印?!睅缀跛斜粏柕降娜硕纪饬耍M管這個理由很可笑,因為每個在排隊的人都想復(fù)印。
如果我們給自己的行為一個理由,就會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令人吃驚的是,理由是否充分并不那么重要,只要有“因為”這個簡單的詞就夠了。一塊通知“我們在為你整修高速公路”的牌子其實完全是多余的,因為在高速公路上搭起工事還能有什么原因,我們從車窗向外瞥一眼就會知道是什么情況,但是說出一個理由會讓我們感到平靜。相反如果沒有這個“因為”,我們會覺得煩躁。
在法蘭克福機場,航班登機時間推遲了。機場不停地在廣播:“航班LH1234晚點3個小時?!蔽业降菣C處詢問原因卻未得到答復(fù),我那時非常生氣地說:“太氣人了,都不讓我們這些候機的乘客知道原因!”還有一次,機場廣播是這么說的:“航班LH6578因為內(nèi)部原因晚點3個小時。”這是個什么都沒說明白的理由,但卻足以讓我和其他乘客感到安慰。
人類對“因為”是上癮的,我們需要這個詞,即使它后面跟著的內(nèi)容并非無懈可擊。當領(lǐng)導(dǎo)的人都知道,如果沒有給員工一個“因為”,他們的動力就會變小。如果只宣布你創(chuàng)立的制鞋公司的目標在于生產(chǎn)鞋是不夠的—盡管的確是這個目標,但表達出來的目標應(yīng)該類似于,“我們要用我們制造的鞋引起市場變革(就像經(jīng)常說的那樣)”,或者“我們要使女人的腿變得更纖美,使世界變得更美”。
如果股票交易指數(shù)上升或下降了半個點,交易所的評論員絕對不會如實寫道:這是市場持續(xù)大幅的波動所導(dǎo)致的意外結(jié)果。讀評論的人想要一個原因,評論員要給出這個原因—至于是什么完全不重要(中央銀行行長的表述就特別受歡迎)。
如果你被問到為什么錯過了最后期限,你最好回答:“因為我很遺憾地沒有趕上?!边@是個多余的信息(因為如果你趕上了也就不會錯過最后期限),但這個理由往往很容易被接受。
有一次我看到妻子很仔細地把黑色和藍色的衣服分開洗,在我看來這沒有意義,因為我覺得兩件衣服都不會掉色。我問她:“你為什么要把藍色和黑色的衣服分開洗?”她說:“因為我想分開洗。”這個回答對我來說就足夠了。
結(jié)論:必須要有“因為”,這個不起眼的詞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潤滑劑。你要盡可能多地去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