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城全市籠罩在一片溽熱的暑氣中,老人家說,這是1750年以來最糟糕的一個夏天。有人在日記上記道,平常消暑去熱的雷雨也沒有往常那么頻繁猛烈;也許是家家戶戶屋頂上新豎起的“電棒兒”,把云層里的電氣都給吸走了吧。法國來的旅人,寫信回家抱怨說熱得不能呼吸了:“每吸一口氣,你就得為下一口發(fā)愁,稍稍動一下就難過得要命?!?/p>
在我們現(xiàn)在稱為獨立廳的賓夕法尼亞州議會廳里,由十二州州議會派來的約五十五名代表們,正聚在一堂開會(羅得島拒絕合作,不曾出席)。他們辛苦了一個夏天,在熱烈討論之下,擬出了一份政府組織綱領(lǐng)方案,希望各州能夠批準。這份建議書,代表們定名為“美利堅合眾國憲法”。
會議在5月份開始,閉會時已經(jīng)是入秋的9月了。出席代表中不乏全美赫赫有名之士,包括華盛頓、麥迪遜、漢密爾頓、富蘭克林;南卡羅來納的拉特利奇及平克尼家兩位堂兄弟;賓夕法尼亞的羅伯特·莫里斯和古弗尼爾·莫里斯;特拉華的迪金森;弗吉尼亞的威思、梅森和布萊爾;康涅狄格的舍曼;馬薩諸塞的魯弗斯·金和格里等等。整個名單讀起來,就好像在念美國國慶的紀念辭、愛國英雄的名人榜一樣。他們幾乎個個是青年才俊,查爾斯·平克尼才二十九歲,漢密爾頓年方三十。魯弗斯·金三十二歲,新澤西的戴頓二十六歲。一條木腿,溫文爾雅的古弗尼爾·莫里斯也不過三十五歲。連今日被尊為“憲法之父”、謹慎持重的法律學者——弗吉尼亞來的麥迪遜,都只有三十六歲而已。全體代表平均年齡不到四十三歲,這都還得怪高齡八十一的富蘭克林把它給拉高的呢。那個年代,人老得快,死得也早。約翰·亞當斯三十七歲的時候,有人請他赴波士頓演講,他就曾表示自己“年事已高,不克復作大型演說”。
當時亨利·李曾由弗吉尼亞來信表示,欣見大會“濟濟多士,年富力強”。代表們當中,連最年輕的成員,也不乏問政經(jīng)驗。其中四分之三以上,曾出席獨立前后的大陸會議;多位擔任過州議員,并在獨立之初參與各州州憲的制定。還有八位曾經(jīng)在《獨立宣言》上簽名,七位擔任過州長,二十一位打過獨立戰(zhàn)爭。難怪當時遠在巴黎的杰斐遜讀了這份名單,不禁嘆道,這可真是一場“半神大會”??!
話雖如此,這次會議可不是穩(wěn)當必成的事。代表們看來相當緊張焦慮,但也只在會中同仁面前表露。每會都秘密進行,絕少泄出半點消息,寫信給朋友也措辭謹慎。事實上,當時全國各界并沒有把這場大會看作是一個“制憲”會議,連代表們自己也不例外。這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