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白旗之懸(1)

頭顱中國 作者:黃摩崖


2.5 白旗之懸

商紂王是被逼死的,他逃到鹿臺,自覺走投無路,終于決定以己獻(xiàn)祭,于生死一線完成與上帝最后的感通?;蛟S期望上帝能收留他這個孤單“余一人”的靈魂,于是,他“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武王趕到尸體前,砍下紂王的【頭顱】,懸之白旗。紂王就這樣煙消于周人掀起的“末日審判”。

此次斷頭宣告商周的“東西之爭”暫時平靜,雖然沒有英國查理一世與法國路易十六的程序性,但是它在文明歷程中所具有的深遠(yuǎn)意義卻絲毫不亞于這兩次斬首。革命的過程或許是難脫暴烈的,但革命的結(jié)局不應(yīng)該是悲劇。在這一點上,周人以其智慧與氣度給后人留下了許多啟示,其中一條便是革命不是要人命,不必趕盡殺絕。

武王沒有導(dǎo)演“巴比倫之囚”,他甚至修葺了紂王的宮室,再想想八百年后項羽火燒咸陽之舉,真是天壤之別!在氏族戰(zhàn)爭時代,周人較好地控制住了睪丸激素,沒有只顧殺紅眼。荀子說“故無首虜之獲,無蹈難之賞”,意指周之將士沒有斬獲首級與俘虜,也沒有得到?jīng)_鋒陷陣的獎賞。推翻殷商,也只“遷其重器”,而不“毀其宗廟”。 

武王之歷史意義遠(yuǎn)非一“武”字所能概括,且看武王滅商后推行的一系列治國安邦的舉措。武王遷都鎬京,并設(shè)立辟雍用以舉行典禮宴會、宣布政令等,打造了一個政治、文化中心——“宗周”;為定東方,規(guī)劃東都洛陽,欲打造一個“成周”,成周既可作為宗周的屏障,又可有效地控制東方諸侯,威懾荒服;而宗周一旦告急,王室大可東遷成周,保存力量。可惜,他來不及親力親為,交由成王、周公完成。 

為安撫殷商遺民,武王保存殷祀,讓商紂的兒子武庚繼續(xù)在故土治理殷民,并派三個弟弟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處輔助祿父治理殷國?!叭O(jiān)”方案旨在把商朝王畿分割開(衛(wèi) 、鄘 、邶三個分區(qū)),便于對故舊勢力進(jìn)行安撫與監(jiān)督,此乃恩威并重??上涓齾⑴c叛亂,被周公誅之。殷周本就是世仇難消,此刻則更是火上澆油。然事情的發(fā)展出乎意料,周人處置殷遺民自是采用分化削弱的策略,將朝歌部分“殷頑”遷于洛陽,又將部分殷遺民封給魯、衛(wèi)等諸侯國,但沒有更細(xì)化的分割,仍按較大的單元進(jìn)行安頓,例如以職業(yè)為氏的家族安然無恙地過渡到新政府,周人亦可完整地接受那些產(chǎn)業(yè)成果。最可貴的是改封微子于商族發(fā)祥地商丘,國號為宋,以治理東夏地區(qū)。殷人仍得以繼續(xù)奉其宗祀,行其典制,并準(zhǔn)用天子禮樂祭祀祖先。

武王下令釋放被囚禁的百姓,使之重獲自由,并散發(fā)錢糧,賑濟(jì)貧民,聚攏民心。同時,他釋放了被囚禁的思想家箕子,并修繕了殷之忠臣比干的墓,以顯寬厚仁慈。武王還展示國之重器九鼎與商寶玉,向天下表明周已承繼共主地位,又命諸侯立亳社(殷社),以為亡國之戒。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