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要讀有字之書,更要讀無字之書(3)

為什么是毛澤東 作者:任志剛


這樣的“游學”,毛澤東在校期間還進行過幾次。第二年春天,他和蔡和森經(jīng)歷四縣,游歷了半個多月。如果說毛澤東和蕭瑜的游學帶有平等伙伴的意味,與蔡和森的游歷,毛澤東一定是主導的,蔡和森是自覺接受毛澤東為領(lǐng)頭人的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中國社會這時正處在劇烈的動蕩中,毛澤東自然強烈地感受到這種動蕩風云,他尚未投身其中,但他卻在熱切地關(guān)注著,在一師期間,他總共花了160塊錢左右,這當然是老爹提供的。他沒有把錢花在衣著打扮上,除了學雜費,其他的錢多用在訂閱報刊和買書上面,他每天讀報的時間很長,還常帶著地圖、字典和筆記本,和同學們談起時事,他總是有條有理,了如指掌,并且往往充滿著激情,于是就有了“時事通”的外號。這是一個明顯的信號,表明毛澤東讀書的目的不是搞學問,而是來自強烈的入世愿望也就是社會責任感。

他的生活方式是清教徒式的,青年毛澤東認為一個人如果過不了金錢和女人這兩關(guān),這個人就不值一談。毛澤東心向古代仁人志士“有殺身亡家而不悔者”,毒蛇噬手、其必斷腕。這種決絕是毛澤東成就大業(yè)的關(guān)鍵心理素質(zhì),就是這些分蘗導致偉人與平庸之輩的行為上的點滴差異,最終有了云泥之別。愿意犧牲、不怕犧牲,這是他精神上的升華,最終他將這樣的精神灌輸給了中國大眾。

后來他將這種意志描述成“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成為全中國人民的新精神。在中國由于沒有宗教的習慣勢力,中國人幾千年來其實活得較為自由,這種自由表現(xiàn)得比較散漫,表現(xiàn)在無組織無紀律,精神面貌不能算是好的。有思想的文化人都意識到了這一點,意識到了這種精神面貌無法適應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例如將它描述成醬缸文化,死水一潭等等,都是意識到了中國要想得到進步,必須要有徹底的革命。顯然中國需要太陽,太陽的光芒必將導致物質(zhì)的湮滅。在中國后來的革命中,所有人主動地或者被動地做出了犧牲,使得中國有了未來和復興的基點。這一切來自毛澤東的精神訴求,從而造就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時代。

青年毛澤東強調(diào)刻苦力行的重要性,認為“閉門求學,其學無用”,他特別痛恨懶惰,十分注重精細。注重細節(jié)意味著在實際工作中,除了規(guī)定出路線方針政策等大的綱領(lǐng)外,還必須為部屬做出表率和榜樣,有了具體的模范,大眾就好做自己的工作和努力了。這是毛澤東一個相當高明的工作方法。他在求學的時候就已經(jīng)想清楚了。

毛澤東身邊逐漸集聚了一批有著崇高責任感的同學,他們不屑于議論身邊的瑣事,他們沒有時間談情說愛,他們認為時局危急,求知的需要迫切,不允許他們?nèi)フ務撆嘶蛩饺藛栴},而且連日常生活的普通事情也拒絕談論。毛澤東喜歡交朋友,但他也決絕地拋棄了許多庸人。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作“交友須勝己,似我不如無”。年輕人不喜歡交朋友的少,朋友少的不是自己不喜歡,而是過于自卑了。我們無法幫助陷入自卑的朋友們,克服自卑沒有什么太好的辦法,只能靠自己覺悟,靜心揣摩生命的來源,就會發(fā)現(xiàn)生命沒有可比性,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知道了這一點就會明白,自卑是錯的,做自己,堅定地走出誤區(qū)。我們關(guān)心的問題是另外一方面,就是我們許多人濫交友,交了損友,這樣對自己就沒有什么好處,反倒是有壞處的,原因就是沒有交友原則,所以積極交友的同時也要學會放棄。

毛澤東的書桌上總是堆了很多的書報,蕭瑜有一次開玩笑說:己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毛澤東反駁說心懷天下者安能顧家。相信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會遇到這樣的困擾,就是大與小的矛盾,主要是立大志與具體做事情的矛盾,但真的回過頭來看的時候,多數(shù)人還是太早地放棄了大的目標和志向了。那些有大目標大志向的人,成功者自然占據(jù)人類社會的最高層,失敗者依然要高于從未嘗試過的庸人們。原因是他們畢竟有機會成為成功者。而沒有大的志向固然不會遭遇太大的失敗,但有點辜負生命了??吹竭@里的時候,是不是就會想起保爾關(guān)于生命的名言呢?

有人說人生其實就是要做到六個字,年輕的時候三個字:不要怕;老了三個字:不要悔。就是啊,怕什么呢?此生無悔足矣。不過我們要學習的不光是這一境界,而是世間還有更高境界,那就是探索成功之道,登上成功之巔,不要忘了我們現(xiàn)在是在學習毛澤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