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夜郎家萬里,五云天北是神州!那一晚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這肯定是無數(shù)王陽明研究者苦苦思考的問題。而那些天里,身為哲學家的王陽明當然也在苦苦思考。
我是誰,我來自何方,我的歸宿又是哪里?
其實,每個小區(qū)保安都是哲學家,他們每天都在反復追問別人三個問題:“你是誰”、“你從哪里來”、“你要到哪里去”。
而這三個問題,恰恰都是哲學上的終極問題。
那本《周易》就放在石棺邊,王陽明已經(jīng)翻過很多遍了,“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易講述的道理,不就是天人合一嗎?
圣賢左右逢源,追求的不正是良知嗎?
所謂格物,不就是格這個物嗎?
所謂致知,不就是致這個知嗎?
不必思索言語行動是否得當,那什么是得當?shù)模?/p>
不必勉強為人處事一定合理,那什么又是合理的?
總不能超出良知的邊界吧。
正因為是良知,所以行動的得當性不用思考,為人處事的合理與否,不用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