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澤南又施誘敵之法,韋俊仍不上當——追是要追的,但沒追多遠就會及時收兵回營。
這是胡林翼在武漢就遇到的老大難問題。當哥倆兒碰一塊,兩個聰明絕頂的腦子加在一起,仍然想不出什么更好的招,最后只能是一個字:攻!
湘軍一攻,太平軍就掌握了主動。韋俊在蒲圻城下扎有五座營壘,四道木柵。守壘的大多是“長發(fā)兵”,作戰(zhàn)經驗相當豐富。兩軍在營壘前反復搏殺,湘軍付出了很大傷亡,連軍官都陣亡多名,卻還是一座營壘都沒拿下來。
羅澤南十分焦慮。他擔心如果一直攻不破營壘,太平軍固城死守的意志將會更加堅決,而蒲圻也可能變成另一個九江。
他決定采用火攻,并召集諸將,動員全軍:“蒲圻不下,武漢必不能攻。今天大家一定要死磕下去,不然‘九江故事’便會繼續(xù)上演。”
“九江故事”對湘軍來說是一個慘痛的記憶,因為從那時候開始,他們就像走了霉運一樣,不是損兵折將,就是敗績連連。
羅澤南統(tǒng)率的部隊,皆為榮譽感極強的精銳之師。傷疤一揭開,眾人連眼淚都流出來了,嗷嗷叫著便抱起稻草向太平軍營壘撲去。
盡管太平軍不斷放炮阻擊,但湘軍不顧傷亡,前仆后繼。木柵前的稻草越堆越高,烈焰突起。四道木柵被盡數焚毀,五道營壘也跟著著了火。
羅澤南一舉克復蒲圻,太平軍中遭斃俘者達五千余人,幾乎是羅澤南出江西時遠征兵團的總數。此一戰(zhàn)成為官軍自失守武昌以來所取得的最大一次勝利。
這一戰(zhàn)后,韋俊退守武昌,再也無法阻擋羅澤南前進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