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斗獸場(2)

晚清帝國風云:禍起東南(下) 作者:關河五十州


虛幻的一套只在天王府里才吃得開,對于揭不開鍋的前線來說,猶如畫餅充饑。

情急之下,林鳳祥想到了呂公車。

呂公車是自明代起就有的一種大型軍事設備,類似于古時候的重型坦克。太平軍對其進行了改造后,車上不僅可載人,還能裝備火炮。北伐以來,呂公車多次被用于攻城和野戰(zhàn)。

但是呂公車仍然難以救急。僧格林沁所修的那些壕溝,深度和寬度各達六米有余;土城則高達四米,厚近三米,上面安有槍炮。在壕溝后的土城內,每隔三米便支起一頂帳篷,每頂帳篷里都有十名士兵晝夜巡邏。

如此復雜的陣地工事,幾乎可以和后世的反坦克壕相提并論,哪是呂公車這樣的土坦克能夠攻破的?

形勢越來越嚴峻,太平軍內再次人心動搖,出現(xiàn)了逃兵。僧格林沁也像勝保那樣,天天讓這些逃兵高舉“投誠免死”牌,在太平軍營壘外轉來轉去,展開攻心戰(zhàn)。

在太平軍內,廣西老兄弟——或者叫“老長毛”或“桂籍長毛”——是其中堅力量,戰(zhàn)斗力相當強,能夠讓那些從黑吉調來的滿洲騎兵嚇到發(fā)抖。但有一利必有一弊,他們同時也有目空一切、看不起外省的人一面,一如湘潭之戰(zhàn)中的“長發(fā)兵”對“短發(fā)兵”。

太平軍本身不團結,加上饑困交迫,前后出降者達三千多人,竟占去了守軍的三分之一。在這些投降分子中,很少有廣西籍的,大部分出自于外省,例如湖北。

與勝保不同的是,僧格林沁的攻心戰(zhàn)術已可用惡毒來形容了。他把降兵集中起來,專門編成一支軍隊,名為“義勇”。

僧格林沁立下規(guī)矩:義勇必須屯兵于包圍圈內,不得進入土城;而且不立戰(zhàn)功就不能剃發(fā),也就是說仍不被視作自己人。

不轉正就成不了正規(guī)官軍,仍是“偽軍”;而由于仍留著長發(fā),對面的太平軍也一看便知此輩是叛徒,必欲除之而后快。在前后相逼下,為了取得一張血淋淋的投名狀,義勇往往荷爾蒙噴發(fā),在戰(zhàn)場上“舍命搏戰(zhàn)”,比官軍和太平軍加在一起還瘋狂。結果,包圍圈內,昔日伙伴自相殘殺,死傷枕藉;包圍圈外,官軍冷眼監(jiān)視,坐山觀虎斗,猶如古羅馬的斗獸場一般。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