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跟黃河對峙,最現(xiàn)成的辦法就是把秸稈,也就是摘了穗的高粱稈堆成一垛一垛,用以防護大堤,但是每年數(shù)不清的錢投下去,就是難以見效。
林則徐一語驚人,說弊端就出在秸稈上。他親自檢查這些秸稈堆,不看頭幾層光鮮的,而是專門把里面幾層抽出來驗看。一看,中間都是雜草和秸根,屬于純粹的豆腐渣工程。
腦瓜子迷糊了,拿這些來以次充好,林則徐沿著秸稈一路追查下去,誰提供的誰負責任。這下子無人再敢犯賤,只能老老實實地把合格的秸桿如數(shù)送上來。
在林則徐之前,奉旨治理黃河的大臣不少,但沒有誰能做到這么精細,也缺乏如此見識,加上出任督撫期間的其他卓越政績,使林則徐很快就得到了皇帝的關(guān)注和認可。
無論陶澍還是林則徐,對禁煙的態(tài)度都很堅決。時任湖廣總督的林則徐在緝煙販、收繳煙具方面,更被視為地方上的楷模。
當?shù)拦饩徒麩煴樵冎T臣時,林則徐請用重典,并斷言:“此禍不除,十年之后,不惟無可籌之餉,且無可用之兵!”
這句話第一時間就得到了道光的共鳴,他下令林則徐即刻晉京面圣。
進京之后,道光連續(xù)十九次召見林則徐。每次召見,都特準在紫禁城內(nèi)騎馬,考慮林則徐不太會騎馬,又改為坐轎。正式交談時,道光甚至讓人在地面鋪上氈墊,為的就是怕談話時間一長,把他的寵臣給累著。
這種禮遇已經(jīng)破格得不能再破格,是大清開國以來從來沒有過的,不唯一般大臣享受不到,就連曹振鏞這樣七老八十,走路都要打晃的三朝元老,也只有旁邊看看的份。
待遇跟責任是相匹配的,給你多高的待遇,你就要準備承擔多大的責任。道光此時已把鴉片視為“中國一大患”,他把除患的使命交給了林則徐。
“我現(xiàn)在任命你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查辦,以便正本清源,將鴉片斬草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