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在場的所有人都對這些話表示贊同。話的確沒錯。正如我在前文中所提到的那樣,學歷高下有不同,專業(yè)也經(jīng)常會分熱門專業(yè)和冷門專業(yè)。不過當時我的回答是這樣的:
“你說的一點兒都沒錯。我也贊同你說的話。不過,我覺得有些事你還是應該問問自己。既然如此,你本人在這所不起眼的大學、不起眼的專業(yè)里拿過第一名嗎?不僅僅指成績,也包括其他領域,哪怕是某一個領域內(nèi)你拿過一次第一名嗎?”
所有的人都在說自己大學的不好,但是這些人在這個專業(yè)的人群中,或者在這所大學的這個專業(yè)里拿過第一名嗎?雖然在全國所有的大學生中拿第一名很難,但既然你說這里不是一個好地方,沒有任何競爭力,是不是應該可以在這里輕松拿下第一名呢?如果不是的話,豈不等于承認自己連這種學歷都不配?
你們都知道,我畢業(yè)于啟明大學。我平時經(jīng)常對后輩們說,“我們的大學的確沒能為自己的簡歷加分?;蛘?,至少不是可以拿來炫耀的東西。所以說,如果在這里拿不到第一名的話,你就得想想這到底意味著什么。在批評你的學校之前,應該要冷靜地想一想,你在這樣的學校中到底獲得了什么程度的評價”。訴苦和批判之間只隔著一張薄薄的紙。這張紙就意味著資格,我所說的話也是關于這種資格的。
我們經(jīng)常抱怨自己的學校、學歷不夠好看。不過更多的,我們中的大部分人在自我貶低的自己的大學里表現(xiàn)得既不出色也不優(yōu)秀。
我們應該承認:當我們進入社會之后遇到種種回絕,很多人都認為百分之百是因為學歷,不過大多數(shù)情況下,這些人除了學歷之外,自己也沒有其他值得炫耀的東西。
每個人都有過三年或四年的大學時間,這段時間當中也肯定有過不少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我所說的機會,并不是指要你在全世界或者韓國中取得什么樣的成績,而是在我們自我貶低的自己的大學里展現(xiàn)自己。假如我們連這種機會都抓不住,從未付出過努力,連在自己眼中的低等人群里都成不了最好的一個,那我們還有什么資格去埋怨學校、學歷呢?就算不是他人所羨慕的高端領域或好位置也無所謂。能在相關領域做到頂級,肯定會給你的人生帶來巨大優(yōu)勢。到那個時候,你就可以站在頂端展望未來了。站在最高點的剎那,你會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和那些站在半山腰就在妄想天有多高的人相比,兩種認識達到的高度之間的差異就是認知和嘆息的差異。認知產(chǎn)生策略,而嘆息只會增加人的挫折感。
如果你正因為學歷而苦悶,那你就該問問你自己了。此刻的你是不是站在了最高點?可以肯定的是,很少會有人已經(jīng)站在了最高點的位置上還會有挫折感。我們在半山腰空嘆息,倍感挫折,不能怪任何人,要怪只能怪你自己。
我問我自己,曾幾何時,你當過頂級嗎?我的回答是“有過”。你也問問你自己,你的回答是什么,如果不能說出“是”,那么對不起,你真正需要的是自我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