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練】
李密第一個投靠的是盤踞在平原郡的一支隊伍,隊伍頭目叫郝孝德,是造反界的老前輩,手下有數(shù)萬兵馬,算得上實力派人士。
李密是帶著滿腔熱情上山的,但讀過《水滸傳》的都知道,入伙有時候比考公務(wù)員還難,林沖拿著柴莊主的介紹信都差點被趕下山,何況李密這樣外觀不具觀賞性,手中又沒有資源的人。
果然,上山后,郝孝德聽說是楊玄感的謀主,還特地抽空接見了一下,見面后,郝孝德完全失去了信心,聊了沒兩句,就一句廟小容不得大龍,將李密打發(fā)了。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下山后的李密又找上了第二家,此時的他,并沒有料到社會上有個定理:此處留爺?shù)模幪幎紦尃?,此處不留爺,處處不留爺?/p>
李密投奔的第二家是盤踞在長白山的王薄,此人自稱“知世郎”,意思是天上知道一半,地上全知道,論資歷,這位王薄算是隋末眾多反王中的先驅(qū),在楊廣第一次征高句麗時,就組織第一個反政府武裝。為了發(fā)動群眾,他還創(chuàng)作了一首《無向遼東浪死歌》,號召大家與其到遼東送死,不如上山鬧革命。
憑著這首煽動的歌曲,王薄拉起了隊伍,占據(jù)了山頭,成為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而王薄也沒有辜負(fù)他知世郎的名號,此人確實眼光獨到,老奸巨猾,明白自己的小山頭是養(yǎng)不了李密的。
據(jù)后面的事情來看,王薄連梁山上的王倫都不如,連紅包都沒封一個就將李密打發(fā)了。
從長白山下來,李密徹底陷入了困境,他想做一個良民,但楊廣不給他機(jī)會,他想當(dāng)土匪,可沒有山寨愿意收留他,混到這一步,真可謂山窮水盡。
更要命的是身上的錢也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