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開國第一戰(zhàn)》序章(6)

開國第一戰(zhàn)(套裝全2冊) 作者:雙石


就在李鴻章抓耳撓腮、心急火燎之時,有人給他送來了一顆定心丸。袁世凱——清政府在朝鮮的最高負責人——電告李鴻章:“頃倭署使杉村來晤,該意亦盼華速代戡,并詢?nèi)A允否?!蹦且馑季褪钦f,朝鮮這碼事兒,日本是不管了。日本雖然不管,但希望中國管。袁世凱的依據(jù),來自于日本駐朝公使館有中國血統(tǒng)的翻譯鄭永邦。因為鄭永邦具有中國血統(tǒng),袁世凱就想當然地認為他一定跟自己的祖國是一條心。這當然是個好消息,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想想,出一趟兵,既可給大清國掙掙面子,又不會和小鬼子沖突起來,何樂而不為?不過,這等軍國大事,中堂大人還是不敢過于輕率。他著即讓手下翻譯日本報紙,親自驗閱。那幾天,日本在野黨和執(zhí)政黨正在報上吵得冤冤不解。于是,精明了一輩子的李鴻章,便想當然地以為日本忙于內(nèi)部紛爭,無暇顧及朝鮮這碼事兒,從而確信袁世凱的信息無誤,懸著的心放回了肚子里。他當即拍板:出兵朝鮮。李鴻章遂命直隸總督葉志超、太原鎮(zhèn)總兵聶士成選精兵1500人,搭乘招商輪船、北洋水師巡洋艦“濟遠”和“揚威”,從海上開赴朝鮮仁川港。同時按《天津條約》條款,向日本政府通報并聲明:一旦朝鮮局勢安定,立即撤軍返回。這正是日本人想要的。

他們等這個日子已經(jīng)等了多年!

那裝模作樣不想出兵的態(tài)度,不過是給清政府下的套子,其目的就是要逗引中國在陸上與海上與其進行決戰(zhàn)。至于那個糊弄袁世凱的鄭永邦,雖然貨真價實是中國血統(tǒng),但或許正因為如此,他才更想當一個比誰都更愛日本國的日本人。

不能說李鴻章們不慎重,不能說李鴻章們不知兵家大計。作為洋務派的代表人物,他們是同時代人中的佼佼者,是睜開眼睛想搞改革想搞開放的一批精英人物!可是,呆板守舊的傳統(tǒng)思維模式,不切實際的虛驕僥幸心理,腐敗沒落的封建官場背景,決定了他們明顯對敵對國戰(zhàn)略缺乏洞察力,而將國家的命運輕擲于想當然之間。當然,處心積慮的對手,也著實讓中堂大人難以應付。站在國際政治斗爭大格局的角度來看,就算此時僥幸躲過了刀兵之災,日本人總還會找碴打上門來的。沒有可充當堅強后盾的國力和軍備,真命天子又被一個坐在幕后的老女人葉赫那拉氏隨意擺布著,憑什么和人家對壘?

日本人見清政府上鉤后,立即成立了由參謀總長、次長、陸軍大臣、海軍軍令部長等高級將領參加的戰(zhàn)時大本營。6月5日,日本派出800名海軍陸戰(zhàn)隊員直奔漢城。緊接著,陸軍少將大島義昌指揮8000余人的混成旅團,于6月16日在朝鮮登陸,搶占了漢城到仁川一帶的戰(zhàn)略要地。日本海軍聯(lián)合艦隊的“松島”、“千代田”、“高雄”、“赤誠”、“紫筑”、“大和”、“八重山”、“吉野”等8艘戰(zhàn)艦,控制了釜山到仁川的海域,布設水雷,進入臨戰(zhàn)狀態(tài)。

李中堂這回可是真慌了手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