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雖然有很多夢想,拉文德拉只不過是個農(nóng)村孩子,沒有人際關系網(wǎng)也不會說英語,而從20 世紀90 年代開始,英語已經(jīng)成了成功的必要條件。在十年級結束時,他決定去最近的城鎮(zhèn)尤里德上英語學校,雖然他不會說英語。他和外村來的人坐在教室最后,日復一日地學著零零碎碎的詞匯和語法,靠耳濡目染來學習。
他畢業(yè)后升到了尤里德的一家學院,主修貿(mào)易專業(yè)。但是下課后他就要去干活,養(yǎng)活村子里的家人。這種過度緊張勞累的生活最終讓他無法承受,他沒通過第二年的考試,被開除了。在我父母那個時代的印度,他的故事可能就到此為止了,不會再有第二次機會,沒有其他的路可走。文憑是唯一的流通貨幣,知識是保護門第出身的堡壘。在古代,這意味著只有祭司種姓才能學習梵文。在較近的時期,它的意思變成了對精英高校(比如我父親上的印度理工學院)公共投入巨大,對印度大多數(shù)人的基礎教育則完全忽視。即使是在今天,除了最好的幾所大學以外,其他高校的教學質量也非常差。我也是通過去很多教室里聽課了解到的。所以如果你像拉文德拉那樣,甚至在無情的考試制度把你踢出局之前,你也從沒受到很好的教育。
但是內心的抱負為新生的中產(chǎn)階層課外學校創(chuàng)造了市場,它們迎合那些出身低微、心中充滿夢想?yún)s被舊體制排除在外的年輕人。這些學校往往只有一間教室,只收現(xiàn)金,教學方法也很糟糕。我在孟買接觸的一所學校發(fā)放的文憑包括航空、醫(yī)院管理、醫(yī)療轉錄、法語、德語、阿拉伯語、航運和物流、服務業(yè)以及時裝方面。另一所學校安排的課程五花八門,從幼兒保育到室內設計無所不包。但是最常見的課程是英語,這不是印度學校和高校里陳舊過時的英語課,學生們把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背得滾瓜爛熟但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老師高高在上地對著講臺下的學生宣講。他們學的是今天學了明天就能在工作中使用的口語,粗糙但速成的語言。它教給學生習慣用語、詞匯以及沒有地域特色的口音,在這個口音談吐暴露太多東西的地方,你卑微的家庭出身無跡可尋。
拉文德拉用一個接一個的課外學校技能來武裝自己,學了很多本事,從電工到桌面排版。其中一家學校發(fā)現(xiàn)他善于跟人打交道,聘請他做老師,每月薪水360 盧比。另一家學校很快用高出一倍多的價格把他挖走,他又一次感到自己不僅僅是個成功者。人們喜歡他,聽取他的意見,學生們來征求他的建議。隨著課外學校的風靡,公司在村莊里不斷開設分校,在他的家鄉(xiāng)比瓦普爾也開設了分校,他被派到那里管理一所學校。離開村子時他還是個男孩,最后一頓飯是在人家的婚禮上吃的。等他回來時,他成了印度人當中地位最崇高的人——教師,不僅如此,教授的還是新經(jīng)濟技能?,F(xiàn)在他每個月的薪水是1 800 盧比,他成了一個大人物。
2002 年9 月,在他21 歲生日那天,他買了一輛摩托車。這是他們家族歷史上擁有的第一臺機動車。他直接從展廳騎到家,載上母親在村子里繞了一圈?!八裁丛挾紱]說,”他回憶說,“她只是哭,后來她說:‘要愛護這輛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