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沒電的時候,到處都是一片黑暗。所以我對月亮、手電的光都很敏感,非常敏感,甚至感覺很親切。
同一代人都這樣的情結(jié)。王小帥的廠區(qū)到了晚上也非常黑。有時候趕夜路,他就幫母親攔車,那時候基本都是解放牌的卡車。跳上車之后,卡車駕駛員表盤上有微弱的燈光,卡車還往遠(yuǎn)處打兩束昏暗的光。他說這個時候坐在駕駛室里的感覺幸福極了,有一種很強很強的安全感。什么狼啊、老虎啊,外面來什么都不害怕了??ㄜ囇刂岷诘牡缆烽_向前方的時候,那種掌握黑暗的感覺特別奇妙。
這是特殊年代里的人特殊的回憶。現(xiàn)在城市里的孩子不會理解,也沒有機會理解這樣的感覺了。他們甚至不懂得如何去理解。
王小帥有一個兒子,他對孩子的教育就是希望他能多接觸大自然。城市里的好吃好住和好的教育條件固然重要,但山野自然對孩子來說同樣重要。真正讓他有這個認(rèn)識的是因為一件事情。
有一年冬天,孩子八九歲的時候,王小帥帶著他去北京的郊區(qū)玩,想讓孩子多接觸一下大自然,不要老在鋼筋水泥的城市里困著。在一個湖邊,他跟孩子一起又是跑,又是跳,還滿地打滾,讓他體驗各種沒有玩兒過的游戲。
邊上有幾個農(nóng)村的孩子也在那玩,他們收集了好多樹枝和廢紙,在地上燒了一個小火堆。當(dāng)他兒子看到那堆火的時候,說了一句話差點把王小帥嚇?biāo)?。他說,爸爸,那是什么?
王小帥愣了半天,說那是火啊,你不知道那是什么?兒子搖搖頭說不知道。
原來,那孩子從小就沒見過這種野外的火堆,在他的意識中,只有煤氣灶上的那個才叫火。后來王小帥慢慢引導(dǎo)他去接近那個火堆,撿一些樹枝往里扔。孩子慢慢也就不害怕了,到后來玩得不亦樂乎。
我覺得這就是一個親近自然的過程,這些東西得從小培養(yǎng),關(guān)鍵是自然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