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人把牛皮吹破了
此時,曼施坦因指揮的第十一集團軍,共計9個師,外加羅馬尼亞第三集團軍,已經在克里米亞鏖戰(zhàn)了好幾個月。羅馬尼亞軍隊的戰(zhàn)斗力幾乎等于零,德國軍官到羅馬尼亞軍陣地上去視察,發(fā)現前線戰(zhàn)壕里,兩個羅馬尼亞上尉衣裝整齊,軍服一塵不染,身上還噴著香水,這樣的軍隊能打仗嗎?都指望著德國人在那兒拼殺,他們撿現成的。曼施坦因只好率領德軍向蘇軍發(fā)起一次又一次的猛烈攻擊。蘇軍則憑借有利地形拼死抵抗,援軍不斷通過黑海登陸。
雙方打得筋疲力盡,戰(zhàn)役的勝負好像是擺在天平上一樣,一方堅持不住,勝利就會倒向對方。最終,還是蘇軍先頂不住了,防線開始崩潰,除了半島南端的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外,整個克里米亞落入了德軍之手,殘余蘇軍撤到了要塞內。德軍雖然擊潰了蘇軍,但著名的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拿不下來,就不能說占領了克里米亞。此時,蘇軍又在克里米亞東端的刻赤半島登陸,雙方再次陷入拉鋸戰(zhàn)。
為了打破僵局,1942年1月5日,曼施坦因出動第三十軍和第四十二軍向登陸刻赤半島的蘇軍發(fā)起反擊。這次反擊十分冒險,因為這時曼施坦因手上只有3個半已被削弱的德國師和1個羅馬尼亞旅,面對的蘇軍卻有8個師和1個旅,但是曼施坦因還是取得了反擊的成功,抓了1萬多名蘇軍俘虜。曼施坦因確是名將,德國人仗打得巧,經常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但是蘇軍并不想放棄克里米亞,仍然向刻赤半島增兵。蘇聯人死不放棄克里米亞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把牛皮吹大了,宣稱克里米亞的反攻是斯大林同志直接指揮的,如果玩兒砸了,那就意味著斯大林同志玩兒砸了,因此騎虎難下不好收場,只能咬著牙繼續(xù)打下去。
到3月13日,蘇軍動用8個步兵師、2個裝甲旅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反攻,而曼施坦因也得到了新組建的第二十二裝甲師和第二十八輕裝甲師的增援。雙方在克里米亞展開激烈對攻。為把蘇軍徹底趕出克里米亞,曼施坦因跟希特勒要求派大量的空軍支援,先奪刻赤半島,再拿下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希特勒同意了。從5月8日起,曼施坦因用少量兵力圍困塞瓦斯托波爾要塞,集中5個德國步兵師、1個裝甲師和2個羅馬尼亞師向刻赤半島大舉進攻,在德國空軍大力配合下,經過10天激戰(zhàn),到5月18日,全殲蘇軍第四十四和第五十一集團軍,俘虜蘇軍17萬。
事實無情地證明,蘇聯人把牛皮吹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