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戰(zhàn)爭就是這么回事兒》07.終于當上了總理(1)

戰(zhàn)爭就是這么回事兒:袁騰飛講二戰(zhàn)(上) 作者:袁騰飛


不讓當總理?沒門

1932年7月,納粹黨成為國會第一大黨,其得票數(shù)比兩個最大競爭對手——社會民主黨和共產黨的得票總和,還多出50萬票。納粹黨的得票數(shù)占總投票數(shù)的37.3%,在這種情況下,按照魏瑪共和國的政治體制,國會第一大黨的黨首應該出任政府總理,可問題是希特勒沒有任何管理政府的經驗,他是靠街頭暴力起家的,從來沒治理過國家,此前連科長都沒當過。因此,總統(tǒng)興登堡拒絕當時的總理巴本辭職,只答應讓希特勒當副總理,為什么要這樣呢?

因為歷史上的變革,總共有這么幾種情況:一種是新司機走老路,還是那條老路,只不過換了個新手,中國歷史上的那些農民起義,推翻舊的王朝,建立新的王朝,都是這種類型;第二種呢,是老司機走新路,路是新的,雖然不知前途是否兇險,因為以前誰都沒走過,但我是個老司機,經驗豐富,可以把車開得又好又穩(wěn),日本的明治維新就屬于這種;第三種是新司機走新路,這種是最危險的,司機既沒經驗,又不知道前途如何,中國的辛亥革命就屬于這種。

希特勒呢,屬于第三種,典型的新司機走新路,他沒有任何從政經驗,他想干的事又是以前體制內沒人干過的,“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這是最不靠譜的,而總統(tǒng)興登堡則屬于老司機走新路,這多少還靠點譜。所以,興登堡拒絕任命希特勒為總理,這樣希特勒當然不干。

就不讓你當總理

其實,希特勒曾考慮過接任副總理,但后來還是沒答應。他不想吃半塊面包,要來就得來整個的。他在與巴本爭吵時說:“在向羅馬進軍后,意大利國王是否提出讓墨索里尼當副總理?”這話體現(xiàn)出他想學墨索里尼,因此他舉了這個例子,而墨索里尼是當了總理的。

當希特勒會見興登堡時,他再次要求擔任總理,但興登堡非常瞧不起希特勒,他大喊道:“不行,不論是在上帝面前,或是在良心和祖國面前,這都是不行的。”興登堡是老司機,老派軍人,看不上希特勒。

愿望是美好的,現(xiàn)實是殘酷的,希特勒跟興登堡會晤之后,不但沒當上總理,甚至連報紙都發(fā)出號外,說總統(tǒng)斥責了希特勒,把他罵了一頓,為此希特勒非常惱怒,一度離開了柏林。不過,希特勒已經預感到,自己離勝利只差“一里路”。于是,他調整行動策略,對納粹黨進行重新包裝,使納粹黨徒改變了以往好斗的街頭打手形象。當新國會開幕之后,納粹黨徒表現(xiàn)得非常平靜,反對派發(fā)言時,他們只是靜靜地坐著,沒在國會里大吵大鬧,這樣得體的行為,使戈林當選上了國會議長。

戈林當選上國會議長,這對納粹黨來說是件好事兒,不過這個時候還有一件好事兒,正中希特勒下懷,令希特勒又驚又喜——共產黨向巴本政權提出了《不信任案》。對此,希特勒下令納粹黨不要反對共產黨的這個提案,結果《不信任案》獲得了通過,巴本下臺,這等于幫了納粹黨的忙。這之后舉行了議會選舉,納粹黨丟掉了200多萬票,少了34個議席。從表面上看,德國人民對納粹黨的狂熱正在消退,可實際上,這時讓希特勒出任總理的請求信不斷向總統(tǒng)府涌來,這其中包括了像克虜伯、西門子這樣的實業(yè)巨頭,就連剛退職的巴本都開始支持希特勒。但1932年12月,興登堡卻出人意外地任命施萊徹爾為總理,這是德國自1890年俾斯麥去職以來第一位被任命為總理的將軍。

為了控制納粹,施萊徹爾希望實行“軍事專政”,但被興登堡拒絕。這個消息泄露出去之后,主要政黨都把施萊徹爾當成了人民的敵人,這樣施萊徹爾很快就被拋棄,1933年1月底,施萊徹爾內閣辭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