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難把未知的情況想成正面的情境,這有其道理。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我們?yōu)槟臣挛飺鷳n,而它后來雖然成真,那么往往因為我們已經(jīng)預想到最糟的狀況,痛苦的程度會稍微減輕。此外,最重要的是,由于想法會反映在生活中,如果我們告訴自己可能會發(fā)生的負面情境,結(jié)果往往容易一語成讖。
萬一莉亞錯了怎么辦?要是她的男友真是決定要和她分手,卻怯懦得不敢告訴她,怎么辦?等她最后發(fā)現(xiàn)之時,就會感到痛苦。但由于她的選擇,因此幾乎一周都沒有感到憂慮或恐懼。要是他們真的分手,她只需要面對分手的痛苦,而不必因為擔心分手而度過好幾個無眠夜晚。
你不可能同時既憂慮又幸福。
不妨試試:努力想一件你既憂慮同時卻又幸福的事?你辦不到。這就像一邊聞著烤箱里美味食物的香氣,一邊卻又在鼻子里塞了兩只剛穿過的運動襪,不可能做到。
英文單詞worry(憂慮)來自于原始印歐語系的wring,意思是扭住某人的脖子,使他窒息。憂慮扼殺我們感受幸福的能力,我們告訴別人和自己的話語可以增加或減少憂慮,它們永遠不會保持中立。
愛因斯坦說:“想象即是一切。它能預覽人生即將來臨的美景。”你腦里想象的事物就像電影的預告片,預演了即將到來的未來。試問自己:“我未來的人生風景,是溫暖抑或傷心的故事?我的人生電影預告片是喜劇抑或悲劇?預告片預言的是英雄的凱旋抑或痛苦的失?。俊?/p>
接著,回到你腦海中的剪接室,把你想要的預告剪接在一起,并且對你自己和其他人談這個故事。預告片就像它們所概述的電影一樣,有限制級、保護級等分級,你該一直剪接,直到你可以把它列為精彩(awesome)的A級。
積極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馬丁·塞利格曼發(fā)現(xiàn),幸福和不幸福者的區(qū)別,在于他所謂的“解釋形態(tài)”(explanatory style)。幸福的人往往會以讓他們覺得安心自在的方式,向自己和他人解釋事物,而不幸福的人則會以讓他們覺得不安焦慮的方式解釋事物。人在闡釋自己的想法時選擇的觀點,就是他們幸福指數(shù)最主要的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