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情若連環(huán),恨如流水,甚時是休
蜀國位于大吳以西,其地富饒卻偏遠。武成帝一統(tǒng)中原時,蜀國國小力微,其主遂削去帝號,向吳國稱臣,每年遣使納貢。那時武成帝因久戰(zhàn)沙場,身體大不如前,又納了一位絕艷的蜀國公主為妃,遂將蜀國容了下來。
蜀國雖號稱是大吳屬國,執(zhí)臣禮甚恭,但這些年屢屢開疆拓地,西方的狄人、北方的赫赫先后歸順。其地雖小,可國富兵強,已不下于大吳。
如今這位蕭尋,正是蜀國國主蕭曠的愛子。他本是正宮所出的唯一子嗣,地位自出世起便無可動搖,但蜀國靳太后偏愛少子慶王,屢屢提出讓蕭曠立慶王為皇太弟,待慶王百年后再傳位于蕭尋。
蕭曠雖孝順,可他好好的有自己的子嗣,又怎肯立弟弟為皇太弟?自古以來,皇家爭權(quán)最是無情,兄弟手足一樣的你死我活。真立了弟弟為皇太弟,只怕他歸天的那一天,得把自己兒子一并帶上了。故而礙著靳太后的面子,雖然沒立蕭尋為太子,卻令宮中上下以少主相稱,其用意當然無人不知。
慶王無奈,蕭尋才十三四歲時,便送了十個美人過去,想用美人計迷惑蕭尋,盼其耽于酒色,不思進取,方才有機可趁;靳太后聞知,也送了數(shù)名美人給孫子。正宮柳后聽說,只怕兒子真被引上邪路,便和蕭曠商議,也陸續(xù)賞了許多美人,卻是為了克制蕭尋府上先去的那些美人,將蕭尋往治國之路上引導(dǎo)。
故而蕭尋年紀雖輕,但府中的確已姬妾無數(shù),甚至其中大半連他自己都叫不出名字來。
表面鶯鶯燕燕,春光明媚,暗地里明爭暗斗,暗濤洶涌。身處其間到底是什么滋味,便只有蕭尋自己清楚了。
娶個能鎮(zhèn)住自己后院的妃子回去,對他著實是利不是弊。故而他還是很樂意親自跑來大吳,打算把大將軍夏一恒的女兒給娶回去。
即便夏家這位女兒沒有將門虎女的氣概,好歹夏一恒還有一群很忠心的部將留在朝中撐腰;再則她還有個義姐夏輕凰,足以讓他滿府的姬妾避退三舍。
這便夠了。
至于祝進利用他少年好勝的心性,借了山中狐妖之說引他入山設(shè)伏之事,他用腳指頭也想得出是什么人做的。遇到個不知是救星還是魔星的小白狐,卻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