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樂觀的偏見》別和總統(tǒng)一起打野鴨(3)

樂觀的偏見 作者:(美)塔利·沙羅特


2004年,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安東尼·斯卡里亞和美國副總統(tǒng)迪克·切尼一起去路易斯安那州南部的私人處所打野鴨。我想切尼和斯卡里亞都自認為是技高一籌的獵人,但這不是關鍵。打獵之行引人注目是因為斯卡里亞法官將審理一個案件,而副總統(tǒng)恰恰是案件中的一個人物。地區(qū)法院要求切尼公布能源政策小組參與者的詳細名單,但切尼不服判決,提出上訴。

媒體和公眾都覺得斯卡里亞應該主動回避這個案件,因為最高法院在同意審理此案后僅僅幾周,他還和切尼有緊密聯(lián)系。大家都擔心斯卡里亞和副總統(tǒng)吃飯、喝酒、社交、打野鴨等行為可能會讓斯卡里亞沒法真正客觀地審判切尼的案子。斯卡里亞是如何回應的呢?“我覺得自己的公正沒有理由遭到質疑。”他說道,然后又補充道,打野鴨之旅唯一的問題就是結果很糟糕。

最后,斯卡里亞和其他大多數(shù)最高法院的法官一樣,作出了對切尼有利的判決。雖然斯卡里亞在判決中可能是客觀的,但也沒法說他的公正是完全毋庸置疑的。為什么我們懷疑斯卡里亞的公正程度,而他本人卻不太在意?普羅寧認為,這是因為大家根據(jù)別人的行為來判斷其偏見程度,卻根據(jù)內(nèi)心感受、想法和動機來判斷自己的偏見。斯卡里亞與切尼小聚,喝了點紅酒并分享打獵的經(jīng)驗。不久之后,斯卡里亞作出對切尼有利的判決。根據(jù)這一行為,我們判斷斯卡里亞法官偏袒了切尼。安東尼·斯卡里亞則與我們不同,他了解自己的想法和動機,所以無比確信地認定自己在切尼案中會公正無私。斯卡里亞覺得足夠了解自己的內(nèi)心動機和心理狀態(tài),知道自己該往哪里走。不過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被誤導了。

斯卡里亞似乎遇上了“內(nèi)省錯覺”。內(nèi)省錯覺是指人們的一種強烈感覺,認為自己能夠了解決定心理狀態(tài)的心理過程。然而,大多數(shù)心理過程是無法用理性解釋的,潛在的不利因素是大家不知道自己的無知。因此,雖然內(nèi)省過后我們似乎覺得審視了內(nèi)心動機,但這通常只是關于內(nèi)心動機的推斷,并非真實寫照。

彼得·約翰森、拉斯·霍爾、斯韋克·西爾科斯托姆和安德烈亞斯·奧爾森(攻讀博士期間,我很有幸與奧爾森共用一個辦公室)從事的研究是證明內(nèi)省錯覺最好的例子之一。這支瑞典團隊著手研究內(nèi)省錯覺在多大程度上能夠精準地審視動機。他們給120個實驗者看了15組女性照片。每看一組照片,參與者必須指出兩張照片中哪一位女性更有吸引力。然后,他們會拿到所選擇女性的照片,進一步審視內(nèi)心感受,解釋為什么覺得這個女人比另一個女人更有魅力。參與者所不知道的是,主持實驗的人在其中的3次實驗中耍了小花招。參與者最后拿到手的照片并不是當初挑選的那一張。結果約有75%的參與者沒有注意到“調(diào)包計”,這不禁讓人驚奇,就連兩張照片上的女人長得截然不同時也是如此。實驗最后,毫不知情的參與者要回答一個“假設出來的”問題:“如果參加實驗時,有人偷偷把你選擇的照片和沒有選擇的照片對調(diào),你會發(fā)現(xiàn)嗎?”84%的參與者(這些人剛剛沒有發(fā)現(xiàn)照片被調(diào)包)認為他們輕而易舉地就能發(fā)現(xiàn)。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