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門檻上的民國》第三章 法統(tǒng),爭權(quán)?--定都釀成大風波(3)

門檻上的民國 作者:金滿樓


因為種種原因,多數(shù)總長并未真正上任,如江浙立憲派的張謇、程德全、湯壽潛等人。孫、黃等人對此倒不介意,因為他們采取的本就是“總長取名,次長取實”的策略,次長多為革命黨人擔任(陸軍次長蔣作賓,海軍次長湯薌銘,司法次長呂志伊,財政次長王鴻猷,外交次長魏宸組,內(nèi)務次長居正,教育次長景耀月,實業(yè)次長馬君武,交通次長于右任),這樣反而可以免去掣肘之虞。

話雖如此,由于存在時間短、經(jīng)費奇缺等諸多原因,南京臨時政府當時可做、能做、已做之事并不多,特別是在清帝退位已成定局之時,更是如此。按之前各方的約定與默契,清廷發(fā)布退位詔書的次日,孫中山即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呈,袁世凱隨后被舉為臨時大總統(tǒng)。

革命的果實被人如此輕易奪去,孫中山及眾革命黨人的心情是復雜的。而這種復雜心緒的背后,則是一種難言的酸澀、苦悶與無奈。赴上海之前,已任廣東都督的胡漢民曾勸孫中山留在南方整軍經(jīng)武,假以時日,以武力推翻清廷(乃至袁世凱)。孫中山卻說:袁世凱之不可信,誠然。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兩百六十余年貴族專制之滿洲,則賢于用兵十萬。縱其欲繼滿洲為惡,而其基礎已遠不如,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圓滿之段落。

黃興寫信勸袁世凱反正時,免費奉送了幾頂“華盛頓”、“拿破侖”的高帽子,但對袁世凱這個人,他并不了解也不曾有機會去了解,因而對袁世凱的顧慮與幻想,兼而有之。

在黃興看來,像袁世凱這樣的權(quán)臣(能臣),他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必定有十二分的了得手段。假如袁能幫助革命黨推翻清廷,就算讓他當總統(tǒng),任期也不過數(shù)年,屆時可以把他選下去。但要是袁世凱不肯反正,而效仿曾國藩扶持清廷擊敗革命軍--這并非沒有可能--如此一來,戰(zhàn)火相連,革命前途未卜,恐怕連光復的土地也要失去。與其如此,倒不如利用袁世凱搞垮清廷,走一步看一步,待機而動。

這種想法,不僅黃興有,大多數(shù)革命黨人也如此想,其中恐怕也包括孫中山在內(nèi)。

最主要的是,作為南方陣營的準代議機構(gòu),“各省代表會”在孫中山回國之前已達成決議,“虛大總統(tǒng)之位以待袁世凱”。這樣的表述首提于漢口會議,并在之后的南京會議上得到確認,這也是孫中山所無法改變的既定事實。由此,歷史的結(jié)論似乎更傾向于:孫中山無所謂“讓”,袁世凱也無所謂“奪”,雙方都是按之前的約定與默契行事。如此,所謂袁世凱“竊國竊位”,更像是革命黨人失敗后的情緒宣泄而無事實之根據(j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