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門檻上的民國》第二章 君憲,共和?--被抹殺的程序(17)

門檻上的民國 作者:金滿樓


孫回答:“要選舉就選舉大總統(tǒng),不必選舉大元帥,因大元帥在國外并非元首?!?/p>

代表說:“在代表會所議決的《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本規(guī)定選舉大總統(tǒng),但袁世凱的代表唐紹儀,在漢口試探議和時,曾表示如南方能舉袁為大總統(tǒng),則袁亦可贊成共和,因此代表會有決議此職暫時留待?!?/p>

孫說:“那不要緊,只要袁真能擁護共和,我就讓給他。不過總統(tǒng)就是總統(tǒng),‘臨時’字樣可以不要”。

代表說:“這要發(fā)生修改組織大綱問題,俟回南京與代表會商量?!?/p>

之后,孫中山又提議改用西歷并在西歷1912年1月1日(即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就職,代表們認為茲事體大,須報告給代表會決定。

由于時間緊迫,馬君武三人當晚即啟程返回南京。次日上午十點,三人向“各省代表會”報告了與孫中山的談話內(nèi)容,各省代表經(jīng)討論后認為,“臨時大總統(tǒng)”的“臨時”二字不能去除,因為此刻南北尚未統(tǒng)一,正式憲法也未制定,正式總統(tǒng)自然無從談起;至于改用西歷一說,各代表爭論頗久,直至馬君武起而強調(diào)孫中山持論甚堅,“各省代表會”這才勉強通過。當晚,各省代表即舉行選舉預(yù)備會,以投票選出臨時大總統(tǒng)候選人。[9]

12月29日午后一點,“各省代表會”召開正式的臨時大總統(tǒng)選舉會,會議以湯爾和為主席,王寵惠為副主席,劉之潔為監(jiān)選員,袁希洛為書記。當日到會共17省代表43人,按《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規(guī)定的程序,各省代表無論到會幾人均為一省一票(17省即17票),投票不記名。之后,會議主席命打開候選人票箱,“孫文、黎元洪、黃興”三人名字赫然在列。[10]最后統(tǒng)計,孫中山得16票,黃興得1票,孫中山當選臨時大總統(tǒng)。黎元洪則于1912年1月3日以17票全票當選臨時副總統(tǒng)。

投票結(jié)束后,各省代表會即決定派議長湯爾和、副議長王寵惠赴上海歡迎孫中山來南京就職。1912年1月1日上午,孫中山偕胡漢民、荷馬李等一行數(shù)十人乘專列離開上海,下午5點抵達南京。當晚10點,孫中山在前兩江總督衙門中(即臨時總統(tǒng)府)舉行宣誓就職儀式,誓詞曰:“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取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于國,為眾服務(wù)。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nèi)無變亂,民國卓立于世界,為列邦所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tǒng)之職。謹以此誓于國民。中華民國元年元旦?!?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