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盜夢好萊塢》《別人的生活》(2)

盜夢好萊塢 作者:郝建


至此,我看到了兩個男人精神上的溝通、理解和擁抱,這里沒有任何中國古代的斷袖之誼和眼下挺時髦又挺受主導文化歧視和打壓的“斷背”之情,這只是他們精神上的擁抱。通常意義上說,他們之間也許連友誼都說不上,因為他們彼此幾乎沒有碰過面,兩人連一句話都沒有說過。但是,在這一刻,在那個中國文化中被認為有如玉美女和黃金房子的書堆里面(我在廣州機場就看到一家書店取名為“黃金屋”),兩個男人的精神第一次達到了深深的理解和彼此都充滿感激的應和。這時候,我這個觀看盜版影片的觀眾心里也激起了非常少有的抒情愿望,激蕩著一種撞擊心靈的波浪和風暴。

深深打動我的這部電影是《竊聽風暴》,這個片名大概是香港那一路的翻譯,我第一次聽了這片名以為是個動作片。影片的原來片名是有深意的,也是準確的,叫作《別人的生活》(The Life of Others)。

經典劇作結構的規(guī)范要求“高潮離結尾越近越好”。從一部影片的結構安排來說,能像《別人的生活》這樣將影片的高潮和結尾安排在同一場戲、同一句臺詞頗顯出一點匠心獨運。編導讓我們看到一種精細而又精巧、精妙的劇作結構,確實有些技巧,有些功力。就像全片的劇作上在描繪人物、安排突變和轉折一樣,這里的結構營造也顯示出非常嚴謹、和諧的形式美。

也許,本片更為艱難精細的任務還不在于這種結構上的嚴謹、精妙安排,它更為艱巨的任務是怎樣可信而又感人地寫出一顆國家機器上閃閃發(fā)光的螺絲釘怎樣變成一個思考著的人,怎樣變成一個有興趣去了解,認識,理解別人的生活、別人的精神的人,變成一個跟他人互相影響、互相幫助、互相救贖的人。

本來,奧普曼·威茨格爾只是一個灰色制服下面的士兵,一個極權主義國家機器中的“齒輪和螺絲釘”。他的工作任務就是闖入別人的生活、監(jiān)視別人的生活、監(jiān)聽別人的思想、窺視別人的家庭聚會以及婚內婚外的性生活。但是他跟其他的螺絲釘不同的起點大概就是他有那么一點點感同身受的能力;或者,我們會認為他變化的起點是那么一點點憐憫之心?其實,就本片劇作上讓我們看到的過程來說,他并不是天生稟賦就有點同情心或者具備那種基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感。我們看到,他可以辛勤工作(可能還吃著盒飯加班加點),冷靜地將一個人審訊40小時,只不過為了逼問出或者跟被審訊者共同編寫出上級所要的供詞。在這種行為受到學生“是不是有點不人道”的質疑時,我們既未見到他懷疑自己的作為,也未見到他出于堅定、真誠的信念去跟學生討論這一點,幫助學生和他自己弄清這類行為的必要性、道德性,以及在具體意義和形而上意義上的合法性。他只是在點名冊上那個提問學生的名字下面打一個記號。這種記號,我曾經畫過,那往往不是為了跟學生真心交流學術觀點和思想,而是要記他一筆,將來扣分數(shù)或者考慮給他不及格。之前《瘋狂的石頭》的導演寧浩就在看片會上揭短,說我因為他上課犯困而給他不及格。類似的故事我在中國還聽過一些,我有的朋友就因為得罪過老師、朋友、同事被人在檔案(我多次在跟英語人士交談中被問到這個詞但不會全面準確地翻譯)中寫上“不適合做人事組織工作”“不適合做外交工作”“應控制使用”之類的評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