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屋》節(jié)選(26)

七屋 作者:(土耳其)艾芙·麗泰·克羅提爾


早春明朗的一天,加農炮的響聲宣告了土耳其解放戰(zhàn)爭的結束。一夜之間,士麥那變成了伊茲密爾,代表著土耳其的占領與勝利。一些人回家了,另一些人再也沒有回來。

《洛桑條約》停止了沖突,開始了人口轉移。羅姆人,在土耳其出生的希臘人,和其他的天主教徒都被驅逐到了對他們來說陌生的國度希臘。在那里他們舉目無親。相反的,希臘人把生活在萊斯博斯島和克里特島的土耳其人趕回了土耳其大陸,這些人在此之前從來不知道島外的地方。

羅姆人離開了,不知道還能不能回來,他們中的一些人就以很低的價錢把房子賣給了他們的朋友。是的,有些友誼在戰(zhàn)爭中日久彌新。到一個新的地方去,那里的人還不會很友好,口袋里有點錢總比兩手空空要好。

離開前,他們匆忙地把一些財寶藏在花園里、屋頂的椽子里和幾乎所有可能的地方,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回來。(一些人在很多年后的和平時期真的回來了,發(fā)現他們埋下的財寶大多已經一文不值,當然除了金子。)

那是一個貪婪的時代,人們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所有的東西都要靠配給。尋寶人拿著Y型探測器,各種各樣的家伙、玩意,甚至用占卜杖四下探測著金屬。他們像瞎子似的摸索著,像從墳墓里爬出來的僵尸一樣在火災后的迷霧世界里浮行。

還有一些人真的去掘墓。當地人稱他們?yōu)椤盀貘f”,因為他們像極了這種在新刨過的土泥里搜尋蛆蟲的食腐動物。每下過一場雨,他們就扛著鎬子和鏟子,到荒蕪的墓穴里去尋找未被發(fā)現的寶藏。他們可不是一時興起。也不是愛好文物。這些無知的人們比專家更會為古文物估價。更猖狂的人還建起了走私的網絡。從伊斯坦布爾到法蘭克福,從大英博物館到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世界在飛速發(fā)展著。

終于,艾詩瑪覺得可以拆下我的木板,但是我已經傷痕累累了。

“這所可憐的房子,”艾詩瑪說,“我們一定要讓它重現生機?!?/p>

“從哪里開始呢?”

“去撫摸它的墻壁吧,撫摸它的墻壁,孩子們,讓它們感受你們的呼吸,讓它們的精靈復活?!?/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