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揭曉
因此,生物精神病學的最后一個原則也水落石出了:過去十年的研究都表明人格是能夠遺傳的。這個原則和前面兩個原則合起來,你會對人格有更深刻的印象。
生物精神病學是心理疾病的哲學,所以我們必須謹慎待之,我對每一個原則都有一個警告。
第一,心理疾病是生理疾病這個說法僅在麻痹性癡呆患者身上得到了證實。而在精神分裂癥、老年癡呆癥及躁狂癥患者身上都沒有得到證實,至少都沒有找到生化方面的原因。至于抑郁癥、焦慮癥、性障礙、肥胖以及創(chuàng)傷后壓力失調癥等,都還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
第二,情緒會隨藥物而改變。情緒只是在大腦中的化學物質在作祟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到目前為止,藥物也不是百試不爽。所有的藥物都是治標的,而且都存在有害的,甚至是致命的副作用。
第三,人格是會遺傳的,這種說法已有足夠的證據來支持。但人格并沒有占據所有的遺傳基因,人格特質的可遺傳程度都大致為0.50 (除了智商外,智商是0.75)。也就是說,至少有一半的人格是不會遺傳的。這時,就該輪到心理治療和自我提升粉墨登場了。
接下來,本書要討論的內容就是哪些是能夠改變的,哪些是不能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