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齋和納林布祿死后,布齋的兒子布揚古、納林布祿的弟弟金臺吉分別繼任為葉赫部貝勒。1597年,實力處于劣勢的葉赫部希望通過與建州女真部再度聯(lián)姻來改善關(guān)系。布揚古表示愿意將自己的妹妹東哥嫁給努爾哈赤為妻,金臺吉也表示愿意將女兒嫁給努爾哈赤的兒子代善為妻。或許是雙方仇恨太深的緣故,這次聯(lián)姻最終未能成功。金臺吉最后將許給代善的女兒嫁給了蒙古喀爾喀部的貝勒介寨,而布揚古的妹妹東哥干脆斷然拒絕嫁給殺父仇人。對于葉赫家族的背盟之舉,努爾哈赤很憤怒。可想而知,夾在兩大家族的恩怨之間,孟古的日子是多么難熬。
1603年9月,因長期受困于內(nèi)心的煎熬,表面上風(fēng)光無限的孟古終于病倒了。臨終前,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再見自己的母親一面。盡管與葉赫部落已經(jīng)結(jié)下了仇怨,努爾哈赤還是立即派遣使者前去迎接岳母。然而雙方的仇恨實在是太深了,對于努爾哈赤的請求,葉赫貝勒金臺吉堅決不許,最終只派了孟古乳母的丈夫南太前往建州女真部探視。就這樣,孟古只能帶著無奈與凄涼離開人世,時年僅28歲。痛失愛妃,努爾哈赤不禁悲憤交加。為表達自己的哀思,他命服侍過孟古的四個婢女生殉,用一百只牛羊祭祀,并將孟古葬在自己居住的院中三年。1621年,努爾哈赤遷都遼陽東京城,隨后也把孟古的遺骨遷到東京陵。而皇太極即位后,又于1629年將生母孟古與努爾哈赤合葬在福陵,同時為其上謚號為“孝慈昭憲純德真順承天育圣武皇后”,以后屢經(jīng)加謚、改謚,孟古的最后謚號為“孝慈昭憲敬順仁徽懿德慶顯承天輔圣高皇后”,簡稱“孝慈高皇后”。
在表達了對愛妃孟古的哀思后,努爾哈赤便要向葉赫部發(fā)泄他的怒火了。這種怒火不僅是因為孟古臨終的愿望沒有得到滿足,更是因為葉赫部原本答應(yīng)將東哥許配給他,但后來卻公開拒絕履行諾言。結(jié)果就是女真諸部間掀起了一場又一場戰(zhàn)爭。從這個意義上講,東哥無疑是葉赫那拉家族早期歷史上最具有傳奇色彩的女人。
東哥(1582-1616),本名布喜婭瑪拉,她本是葉赫貝勒布齋的女兒、布揚古的妹妹。傳說她天生美貌,才能出眾,聞名于女真各部落。在她出生時,本部落的薩滿就曾預(yù)言,此女“可興天下,也可亡天下”。后來的事實驚人地應(yīng)驗了這一預(yù)言。因為在自己短暫的生命歷程當中,號稱“女真第一美女”的葉赫部東哥被當成一枚政治棋子,周旋于女真各部落之間,結(jié)果前后竟有四大部落因為她而滅亡。
早在1597年,葉赫等海西四部因在1593年的“九部之戰(zhàn)”中被建州女真部打敗,不得已遣使向努爾哈赤通好,葉赫部表示愿將布齋之女東哥許配給努爾哈赤。風(fēng)聞東哥的美貌與智慧,努爾哈赤自然心花怒放,立即下聘定親。假如東哥順利地嫁給努爾哈赤的話,那她就要與姑姑孟古共侍一夫。當然,在滿清王朝的早期歷史上,類似的情形屢見不鮮。不料個性十足的東哥卻堅決反對這樁婚事,她向哥哥布揚古說:“努爾哈赤是殺父仇人,誰能夠殺了他,我就嫁給誰。”于是葉赫部毀掉了東哥與努爾哈赤的婚約,并以“殺努爾哈赤”為條件,面向諸部落公開為東哥征婚。其實在此之前,東哥已經(jīng)兩度悔婚,導(dǎo)致哈達與烏拉兩個部落與葉赫部結(jié)下了仇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