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清楚地記得,還是在文革剛結(jié)束,那時街上全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包括插隊回來的,包括輟學的,包括像他們這些剛上學的,全部混在一起玩耍,就像兄弟會似的。賈樟柯上初中的那時開始有錄像廳,他看的第一個錄像是《廣東好漢》,還有就是《獨臂刀》、《少林三十六房》,都是港產(chǎn)武打片。他對里面的民初劇里的衣服特別著迷,中式的衣服,系一個很寬的布袋垂下來,自己到家里頭找了那個布,自己縫了條那種腰帶。賈樟柯稱這種“時尚”是“自己學的,不是跟街上的孩子學的,是跟電影里學的,然后系在腰里,走路都挺著身子,那條腰帶一扎,感覺自己有功夫。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一位“70后”,賈樟柯身逢其時,恰好親眼見證了波瀾壯闊的改革進程。
改革開放的時候,賈樟柯不足十歲,正在開始觀察、認識周圍的社會。在七十年代后期,文革的影響依然還在,不過即使是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人們還是會追求流行。賈樟柯回憶:“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當時中山裝里面做的那個假領(lǐng)子。有個白邊,用毛線鉤成的,很多男士、女士都有,一種是到肩膀的,還有一種只是后面有一點,用鉤子把它鉤上來。那就是流行。再比如女孩子有一陣子流行穿布鞋,男孩子穿軍裝、軍褲,當時小孩子戴軍帽也有講究,會用曲別針把它的角別起來,里面塞紙,讓它挺起來,這都是那時的流行?!?/p>
從軍裝、布鞋、假領(lǐng)的七十年代,一下子跨進了充滿無窮變數(shù)的八十年代。那時候,人們還會自己做家具,“做大衣柜,一定要用一塊綠色的絲絨鑲在里頭。再用鉤針鉤一個孔雀啊、大象啊、熊貓啊,那是當時流行的居家裝飾?!辟Z樟柯回憶。
賈樟柯與同齡的孩子一樣,渴望了解世界:“別的地方哪兒都沒去過,一直就想出去看看,真的特想出去?!彼f,“我上中學、十七八歲時只去過太原,哪兒都沒去過,去太原還是因為我姑媽在哪兒?!?他就是想出去看看,因為外面的世界對他來說,一片空白。當然除去電視里所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