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梁》中國的藝術與建筑(10)

作者:梁思成


繪 畫

作為藝術的繪畫,在中國首先作為裝飾出現(xiàn)在旗幟、服裝、門、墻及其他東西的表面上。早先的帝王們利用這種媒介的審美感染力和權勢暗示力,得心應手地教化和統(tǒng)治人民。

唐以前的繪畫。在漢代,繪畫技術已趨成熟,壁畫被用來裝飾宮殿內部。公元前51年,漢宣帝(公元前73-公元前49年在位)命令為十一名在降服匈奴過程中立功的大臣和將軍畫像于麒麟閣內墻上。這件事表明畫像在當時已被承認為一種藝術。當時的繪畫不是畫在墻壁上便是畫在絹上。據(jù)記載,唐朝宮廷收藏了大批絹畫,但實物沒有留下來。

朝鮮的樂浪在公元108年至313年是中國的一個省的省會。那里的一處墳墓中出土一塊有繪畫的磚,現(xiàn)藏于美國波士頓美術館。它讓我們看到了當時漢帝國邊疆省份的繪畫作品。大批帶有線刻和平浮雕的石板是漢朝壁畫的特點的間接然而有價值的證物。

現(xiàn)存最早的中國畫卷被認為是顧愷之(公元348-409年)的作品,現(xiàn)在珍藏于倫敦大英博物館。顧愷之是東晉時的著名畫家。那卷畫可能是唐代的摹本,題名“女史箴”,畫的內容是圖解一系列道德箴言。人物用毛筆在絹上畫成,線條精確流暢,但不畫背景。人物形象和空間的表現(xiàn)在相當程度上保持漢朝畫像石的古拙風格,但同時顯露出5至6世紀佛教雕塑的主要特征。

唐代的繪畫。繪畫和別的藝術門類一樣,在唐代進入繁盛期。閻立德和閻立本(約公元600-673年)兄弟二人各列一大串唐代大畫家名單之首。立德兼作建筑家,立本是更大的畫家。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卷》現(xiàn)藏波士頓美術館,其中許多筆意可追溯到顧愷之的畫卷中去。

吳道子(公元680-759年)是最有名的中國畫家,他是第一個把毛筆的靈活性發(fā)揮到極致的畫家。他運用深淺不同的波動的線條表現(xiàn)三度空間的效果。擺脫早期線條的僵硬性,表現(xiàn)極為自由。每一個學中國畫的學生都知道“吳帶當風”之說,后繼的畫家因而更鮮活地表現(xiàn)運動。吳道子以他自由而純熟的筆,在畫中精妙地畫出各式各樣的題材,神和人,動物和植物,風景和建筑。據(jù)晚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記載,吳道子的壁畫作品有三百件之多。大多數(shù)已經毀壞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