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東晉風云》全取荊州(2)

東晉風云:第1卷 作者:孫峰


于是,司馬睿的“三把火”就這么不溫不火地燒著,而司馬睿與王導之間的矛盾也在慢慢地積聚。

到了公元319年,終于出現(xiàn)了一件令大家都高興的事。

早年王敦任命族弟王廙為荊州刺史以后,王廙一直沒有到任。一直到公元317年,在司馬睿親自命令下,梁州刺史(治所在湖北襄陽)周訪率軍在沌口一戰(zhàn)大敗“草頭王”杜曾杜曾曾為西晉新野王司馬歆帳下的南蠻司馬。杜曾作戰(zhàn)勇冠三軍,身穿甲胄還能在水中游泳。西晉永嘉六年(公元312年)胡亢在竟陵聚眾起兵,自稱楚公,杜曾被其任命為竟陵太守。次年,杜曾遂乘機殺胡亢,并吞其部眾。其后數年,杜曾持續(xù)在荊州橫行,數敗晉政府軍,威震長江中游一帶。,王廙才得以到任。然而,由于原荊州刺史陶侃的部眾對王廙并不服氣,王廙到任以后,便大肆誅戮陶侃時期的將佐,弄得荊州人心惶惶。當時,西晉名士皇甫謐的兒子皇甫方回,也在荊州居住。王廙聽說皇甫方回是陶侃所敬之人。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他借口皇甫方回不來晉見自己,將其殺死。王廙這一系列的舉動,“大失荊土之望,人情乖阻”。如果再任由其胡鬧下去,荊州的局面將不可收拾。于是,司馬睿在公元318年即位以后,就將自己的這個姨弟內調為輔國將軍,加散騎常侍,而任命王敦兼任荊州牧依照《晉書·周訪傳》的記載,此時司馬睿已經下詔讓周訪做荊州刺史了,但是王敦不同意。他要自己兼任,于是才有此任。。此前,王敦已經是侍中、大將軍、江州牧了。為了避嫌,王敦上書司馬睿堅決推辭荊州牧的稱號。司馬睿敦喻一番后,也順水推舟,聽任其擔任荊州刺史。

司馬睿內調王廙應屬無奈之舉,讓王敦兼任荊州刺史也似乎是不情愿的。不過司馬睿任命王敦兼任荊州刺史之前,平白無故地加封陶侃為平南將軍。不久,他又給這位遠在廣州的、整天搬磚的老翁加授都督交州諸軍事。讓這位與王敦有隙的人成為了嶺南的第一人,其間無不顯示著司馬睿掣肘王敦勢力的意味。

王敦被任命為荊州刺史后,他深知杜曾“勇冠三軍”,雖然被周訪暫時打敗退縮到了武當山一帶,但隨時都有死灰復燃的可能。于是,王敦對周訪說:“抓到杜曾,我將保舉你為荊州刺史。”周訪信以為真,他激勵自己的下屬說:“春秋的時候,晉楚城濮之戰(zhàn),晉文公以楚國的得臣不死為憂。如今,杜曾不死,也是禍難不已。”此時,長期在宜陽(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抵抗匈奴的魏該因兵敗退到新野(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于是,周訪聯(lián)絡魏該率眾進擊杜曾,經過多次戰(zhàn)斗,都無法取勝。最后,周訪命人沿山開出一條山道,出其不意攻上山來,一舉將杜曾部眾擊潰,生擒杜曾后將其斬首。

杜曾被殺后,王敦的從事中郎郭舒對王敦說:“荊州雖然戰(zhàn)亂已久,但是卻是用武之地。如果把荊州給了別人,將有尾大不掉的危險。不如您自己當刺史,而周訪現(xiàn)在擁有一個梁州,就足夠了。”

本來王敦就不想兌現(xiàn)自己的諾言,現(xiàn)在聽郭舒這么一說,就硬著頭皮賴賬了。他親自給周訪寫信,并送上玉碗玉鐲表示善意。周訪見信大怒,把王敦送來的禮物一下扔到地上,說:“我周訪難道是小商小販,可以被寶物收買的嗎!”自此,身在襄陽的周訪開始暗中整軍,一方面與新鄭的李矩、郭默聯(lián)絡,意圖恢復中原,另一方面密謀襲擊武昌的王敦。周訪手下的官吏空缺了,直接就認命了,然后才給王敦打聲招呼。王敦因為顧及周訪的實力也無可奈何。

無論如何,東晉政府在司馬睿登基以后的第二年,終于收復了荊州全境。此時,王敦屯駐于武昌(湖北省鄂州市),周訪屯駐于襄陽,再往北是因功新被任命為順陽(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內史的魏該,共同駐守著江東政權的西北邊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