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事兒是真是假,我沒法回答。反正古人總有種習慣,死于亂兵的名人往往被傳言沒有死,跑了,躲起來了。比如楊貴妃,正史都說她死在馬嵬坡,民間偏偏就傳言說她沒有死,連日本人都來湊熱鬧,說她跑到日本去了。明朝建文帝,應該是死于城破之后的大火之中,可是找不到尸首,于是民間傳說他沒有死,跑了,出家為僧了,還有說他跑到海外去了,據(jù)說鄭和下西洋有個任務就是尋找他。李自成,清朝官方說他死于九宮山,但是民間說他跑了,出家為僧了。
徐敬業(yè)這事情,可能當時就有謠傳,說他躲起來了。武則天也許也有擔心,你說那時候也沒個DNA驗明正身,縱然有首級也無法完全肯定這就是徐敬業(yè)啊。那么怎么辦?派人去江南巡視一下,一方面鎮(zhèn)撫這個叛亂策源地,一方面暗查徐敬業(yè)傳聞的真假,這是順理成章的行為。因此,狄仁杰此時巡撫江南就難免讓學者有這方面的推測。
您不覺得狄仁杰寫給項羽的檄文有諷刺徐敬業(yè)占據(jù)江南不識天命的味道嗎?還記得那里面的話嗎?“潛游澤國,嘯聚水鄉(xiāng),矜扛鼎之雄,逞拔山之力,莫測天符之所會,不知歷數(shù)之有歸。”您要說這是罵項羽的話,我看倒更像是罵徐敬業(yè)的話。因為項羽這人大家知道,雖然起兵于江東,但是他的主要事跡都發(fā)生在黃河或者淮河流域。比如巨鹿之戰(zhàn)發(fā)生在河北,鴻門宴發(fā)生在關中,垓下之戰(zhàn)發(fā)生在安徽淮北地區(qū)。他的大本營彭城就是徐州,那也是淮河流域,這些地方在古代一般不會被稱為“澤國”、“水鄉(xiāng)”,“澤國”、“水鄉(xiāng)”一般是形容江南的。項羽在江南那可是一位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帶著八千子弟兵打天下,失敗了無顏見江東父老,不肯過江而自殺,什么時候“潛游澤國”來著?
即便說項羽沒有起兵前生活在江南地區(qū),狄仁杰說的“潛游”指的是那時候,但那時項家也是響當當?shù)某f貴族,地方名人。項羽的爺爺是鼎鼎有名的楚國大將項燕,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狂飆突進的時候,楚國最后的保衛(wèi)戰(zhàn)就是項燕打的,而且給秦軍造成了極大的傷亡。秦軍在那個時候可是很少遇到這樣的敗仗的,于是換帥增兵,舉全國之力進攻項燕,最后項燕不敵,壯烈殉國。楚人愛國主義思想歷來非常強烈,對項家的功績十分尊重,所以項羽叔父項梁舉兵反秦時才能獲得那么廣泛的支持。所以說項家絕非潛游的草寇。狄仁杰飽讀詩書,自然明白這一點。我個人覺得,這段話很有可能是諷刺有可能潛伏在江南地區(qū)的徐敬業(yè)的。
當然,狄仁杰是不是負責查找徐敬業(yè),這事情在正史里沒有留下明顯的痕跡,即便武則天真的給了狄仁杰這個任務,一定也是秘密任務,武則天不愿意讓這個未經查實的消息搞得人心惶惶。狄仁杰只能暗訪,所以沒有留下明確的史料記載。不過狄仁杰巡視江南之后,江南形勢穩(wěn)定,武則天再也沒有為這個事情操過心。
狄仁杰自江南回來不久,馬上又有第三場火等著他去善后,而這一場火給他帶來了口碑,但是也帶來了一場無端的禍事,怎么回事呢?我們留待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