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書解人》人文精神問題偶感(7)

讀書解人 作者:王蒙


5.發(fā)展文化的責任是整個社會的,政府、企業(yè)、社會團體和文化人自身都有自己的責任與能力。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反求諸己。一方面大模大樣地弘揚學術文化和藝術的尊嚴與獨立品格,一方面不斷要求奶娘為自己輸血輸奶喂糖打氣,這不是有點不可思議么?市場上很難自發(fā)地產生文化的精品,市場會大量推出一些平庸的、追求刺激的消費品,這不假。消費品也有高低,輕音樂界和通俗演唱界都有提高檔次的潛力。如果我們國家有曼陀瓦尼輕音樂團那樣的演出團體,只能說明我們的表演藝術正在提高而不是相反。另一方面,很難斷言市場正在吞噬高雅的或嚴肅的文化事業(yè)。在市場推出了大量極具趣味性、實用性的通俗出版物的同時,近一兩年,我們看到了《讀書》雜志的訂戶大幅度增加,《東方》雜志的創(chuàng)刊及它的從內容到形式的高水平高質量。新近創(chuàng)刊的“人文”報刊還有《中華讀書報》《尋根》《書與人》《書城》《散文與人》《大家》《今日先鋒》《愛樂》《中華散文》《散文月刊(海外版)》等等。我們看到了許多大型的、成龍配套的叢書、文庫的出版。我們看到了一些企業(yè)正在慷慨地資助演出以及出版事業(yè)。我們看到對文物保護的投入正在大幅增加。我們看到中國仍然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嚴肅文學期刊大國,《收獲》《當代》《十月》《花城》《鐘山》……始終保持著一定的質量并正在做出新的努力。金字塔的塔尖無需因為塔基的面積廣大而感到不平衡,正如塔下的一切對于高高的塔尖也只能仰視和發(fā)出贊美。

我不認為人文精神就是一種高了還要更高的不斷向上的單向追求,我不認為人文精神、對人的關注就是把人的位置提高再提高以至“雄心壯志沖云天”。對這種強調,我們太熟悉了?!按髮懙娜恕薄坝⑿邸薄靶氯恕薄皻v史的主人”“喝令三山五岳開道,我來了”“身在茅屋,胸懷世界”等等,眾多的豪言壯語帶來的并不是一個人文精神的理想天堂。反過來說,一味地貶低和污辱人也為識者所不取。竊以為,人文精神應該承認人的差別而又承認人的平等,承認人的力量也承認人的弱點,尊重少數(shù)的“巨人”,也尊重大多數(shù)的合理的與哪怕是平庸的要求。

市場是搞活的途徑。活了才能發(fā)展經濟、發(fā)展教育和文化。一切邪惡和墮落都會利用這個“活”,都會利用人的趨利的特點。市場只能起市場的作用,正像法律或者政策只能起法律或者政策的作用。搞活會帶來極大的副作用與風險,但還是搞活了才有起碼的人文而不是人文銷聲匿跡。

市場包括文化市場反映的畢竟是人的需求,人的需求受人的素質的制約,因此市場并不能也不應成為文化的主宰。以文學為例,除了市場,還有社會支持,還有評獎,還有輿論與政府的導向,尤其是,還應該有知識分子的良心與價值取向。除了像“文革”那樣的特殊年代,精品的產生和不產生,只能首先從作家自身來找原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