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悟:一種“慧根”的超越
琢磨的目的是了悟,了悟是什么東西呢?現(xiàn)在人們愈來愈常說“悟性”一詞了,那么悟性又是什么呢?
可以說,悟性指的是一種學習、理解、明白的能力,而這個學習、理解、對象不是課本,不是規(guī)章,不表述為語言哪怕不是本國語言而是一門艱深的外語,而表現(xiàn)為一種不言之教,一種隱藏在現(xiàn)象里邊的深層的規(guī)律,一種既非邏輯推演,也非實驗證明的概念、要領(lǐng)、經(jīng)驗。沒有任何學校給你講授這門課程,也很難開這門課,它難以教授難以講解難以傳達,它似非而是,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它既不是靠讀書也不是靠苦思,而更多是靠直覺,靠感覺,靠觸類旁通,靠想象而得到。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據(jù)說“悟”這個詞是隨著佛教而傳入的,恐怕是這樣,佛學的許多觀念、說法,不是論證也不是科學實驗的產(chǎn)物,它需要的是一種“慧根”,一種悟性,能夠超越現(xiàn)實,進入無限和終極,思想一些人的正常頭腦很難進入的領(lǐng)域里的關(guān)系與對象,其中很多東西確實是一些奇思妙諦,很多并非正面的論述,而是一些比喻,一些象征,一些謎語,而且它們的喻與所喻,能指與所指,謎面與謎底,關(guān)系并不十分確定,有時候是一些機智,是一些文字游戲,是一種風格,乃至是一種強詞奪理,最后是一種非邏輯非實證的信仰。
例如那個很有名的六祖慧能的故事,五祖弘忍欲求法嗣了,令徒弟諸僧各出一偈。先上來是上座神秀,說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倍勰艿馁适牵骸捌刑岜痉菢?,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一比較,慧能的悟性更好,五祖就把衣缽傳給了慧能。
其實這更像文字游戲,如果是我與慧能一起作詩作偈語,我就來一個保持沉默,最好是當場入睡,打幾聲鼾,或?qū)W蛙鳴,或?qū)W蝲蝲蛄叫,不比慧能更虛無,更后現(xiàn)代,更行為藝術(sh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