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白先勇:是古典的美,是愛情打動了年輕的心(6)

有理想就有疼痛 作者:高曉春


高曉春:還記得您第一次聽昆曲的情景嗎?

白先勇:當然記得。那是抗戰(zhàn)勝利后的第二年,梅蘭芳回國首次公演,那一年,我9歲。梅蘭芳一向以演京戲為主,昆曲偶爾為之,那次的戲碼卻全是昆曲:《思凡》《刺虎》《斷橋》《游園驚夢》。很多年后昆曲大師俞振飛親口講給我聽,他說——梅蘭芳在抗戰(zhàn)期間一直沒有唱戲,對自己的嗓子沒有太大把握,皮黃戲調(diào)門高,他怕唱不上去,俞振飛建議他先唱昆曲,因為昆曲的調(diào)門比較低,于是才有俞梅珠聯(lián)璧合在上海美琪大戲院的空前盛大演出。我隨家人去看的恰巧就是《游園驚夢》。從此,我便與昆曲,尤其是《牡丹亭》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小時候并不懂戲,可是《游園》中《皂羅袍》那一段婉麗嫵媚、一唱三嘆的曲調(diào),卻深深地印在我的記憶中,以至許多年后,一聽到這段音樂悠然揚起就不禁怦然心動。

高曉春:從9歲看《牡丹亭》,到60年后的青春版《牡丹亭》公演,為什么您如此鐘情《牡丹亭》?

白先勇:因為這個故事深深打動了我的心。湯顯祖筆下的愛情可以說是到了最高的境界——為了情,可以死,這還不夠,為了情,還要再活過來。所以,我說它是一出愛得死去活來的悲喜劇。它是神話,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的愛情理想,也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