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容忍歷史不完美》當君憲成為往事(3)

容忍歷史不完美 作者:馬勇


君憲主義危機

嚴復對君憲主義有很高的期待。他認為在當時中國歷史文化背景下,君憲主義是唯一出路,君憲主義可以將中國從孤立狀態(tài)中拯救出來,君憲主義也是世界潮流。然而君憲主義的內涵究竟是什么,嚴復的理解與思想界主流、與清廷的舉措有同有異,并不完全一致。嚴復指出,君憲主義并不只是政治架構的改革,對于當時的中國來說,君憲主義落到實處,就是要提升教育,普及教育,陶鑄國民,改革司法,最大限度防止革命的發(fā)生,防止暴力沖突。

對于滿漢沖突,嚴復始終認為是革命黨人在理論上的一個虛構,并不是歷史的或現(xiàn)實的真實。孫中山和革命黨人所倡導的民族主義,其實是一種具有消極作用的種族主義,這種主義不僅無法拯救中國,反而會將中國拖到分裂的深淵。嚴復強調,中國國情確實具有不一樣的地方,如果聽任一些革命黨人的種族主義敵對情緒走向極端的話,那么不僅當政的滿洲人沒有辦法抵抗,即便是蒙古、新疆、西藏等周邊族群都很難找到自己的歸宿。他們無法與純粹的漢人一道組織一個廣袤的無法駕馭的共和國家,因為這里有種族仇視、仇殺以及感情、習俗、宗教乃至法律上的差異與障礙。當中國不得不進入共和國家時,周邊族群的可能出路就是將廣袤地域和眾多人民轉投某一大國而獨立。這種事情一旦發(fā)生,“分裂中國”的老問題就來了。這就不是中國的出路,而是中國的災難,中國的毀滅。所以嚴復始終如一堅定反對革命,反對種族主義、民族主義宣傳,認為只有君主立憲可以維系中國這個多族群多種族的國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