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拉真大橋
關于橋梁,與其看實為外行的我生澀的解釋,倒不如看圖可以一目了然。在這里,我想介紹的是選自加利亞佐所著《羅馬的橋》中的圖,首先令人驚訝不已的是其建造規(guī)模。
全長--1135米
高度--27米
寬度--12米
橋體由20個石結構橋墩支撐。
橋墩長度--33米
高度--14米
寬度--18.5米
橋墩下面埋木樁,樁與樁之間緊密無縫,木材的耐水性出乎意料地好。水城威尼斯的下面就埋了無數(shù)木樁。
橋墩之間的距離達30多米,三層槳戰(zhàn)船通行完全沒有問題。
建這種巨大的橋墩時采用的施工方法是,先用緊密無縫的木柵欄圍住一個地方,排空里面的水,然后再在木柵欄內建橋墩。我問過一位在本州和四國參加過建橋工程的人,他告訴我,盡管機械化程度與現(xiàn)在不能相提并論,但是,當時的羅馬人采用的施工方法與現(xiàn)在的完全一樣。
這座連接多瑙河左岸的德羅貝塔和右岸的本都的橋梁,只有橋墩部分是石結構,橋面部分用的是木板。當然,如果在陸地上建近1公里長的橋梁或高架引水渠,即使要求全程都是石結構,羅馬人也具備這樣的技術。圖拉真大橋采用石材和木材混用,一定是出于減輕整座橋體重量的考慮。因為橋墩不僅要支撐橋體,還要承受橋下水流的沖擊。再加上這座大橋與帝國其他地區(qū)的橋不同,它的長度不是數(shù)十米,而是超過了1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