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雁過留聲》華盛頓紀念碑上的中國碑石(2)

雁過留聲:中美人文交流的記憶 作者: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


徐繼畬(1795-1873),山西五臺人,字健男,號松龕,自幼出身書香門第,19歲中舉,1826年中進士,歷任清政府翰林院編修,陜西江南兩道監(jiān)察御史,兩廣鹽運使,福建布政史,福建巡撫等職,累官至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兼總管同文館事務。

徐繼畬是近代中國最早放眼看世界的清朝官員之一,比之“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和疾呼“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魏源,他對美國以及西方世界的認識和了解又更進了一步。林則徐初到廣州時,對世界以及美國知之甚少,鬧出不少笑話,認為“米利堅國并無國主,只分置二十四處頭人,礙難遍行傳檄”而無需照會。當然,林則徐后來虛心學習,組織翻譯的《四洲志》成為比較確切和系統(tǒng)了解和介紹美國的開端。魏源的著作《海國圖志》中對美國部分介紹的重要資料主要來自裨治文的《美理哥合省國志略》。

比起他們兩位來,徐繼畬更多親歷親為,他在繁忙的政務之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耳聞筆錄,費盡千辛萬苦收集資料,并向美國傳教士雅裨理、英國領事李太郭、阿禮國等請教,還“披閱舊籍”“推敲考訂”,五閱寒暑,數(shù)十易稿,終于1848年編寫成《瀛環(huán)志略》。

這是一部研究近代世界地理,進而探究世界歷史、經(jīng)濟、政治、軍事等方面的綜合性著作,被著名地理學家張穆稱為“海國破荒之作”。該著作打破了“天朝上國”一統(tǒng)天下的思想桎梏,介紹了歐美先進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多元文化的世界,啟發(fā)并幫助人們開眼看世界。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龍夫威對徐繼畬及其《瀛環(huán)志略》進行了長達十多年的深入研究,結論是《瀛環(huán)志略》“在探索西方強國的本質(zhì)以及剖析中國在世界上悲慘的沉淪方面,均超出了客觀的地理學范疇”。

《瀛環(huán)志略》中對美國的重視超過其他任何國家,甚至超過當時令人生畏、不可一世的英國。該書對美國的介紹尤為詳細,它不僅介紹美國的地理位置、歷史和風俗人情,還特別介紹美國的民主制度、華盛頓創(chuàng)立新國家等。《瀛環(huán)志略》重點介紹了美國的26個州,通過各州介紹,對美國的物質(zhì)文明和發(fā)達的工商業(yè)進行詳細的分析,并加以比較。得出結論,美國之所以強盛其原因之一是發(fā)展工商業(yè),美國的快速發(fā)展是建立在四通八達的交通網(wǎng)上。

《瀛環(huán)志略》極為推崇美國的政治制度,把它說成是“古今”未有的“奇跡”,徐繼畬認為美國官員由選舉產(chǎn)生的制度非常優(yōu)越,這種制度不存在政治特權、世襲等級或世襲統(tǒng)治,建立在選舉制度基礎上的總統(tǒng)制使“各部同心,號令齊一,故諸大國與之輯睦,無敢凌侮之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