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銀魚來》 書評(6)

銀魚來 作者:冉正萬


“活著”是《銀魚來》中太明顯不過的主題了。作品中展示了各種各樣的活法,每一種活法都代表了不同的歷史觀和現實觀。比如孫國才及其兒子孫佑學,流民和無賴的代表人物,是功利主義歷史觀和現實觀的有效結合;孫佑賢和楊玉環(huán)則更加喜歡忠于現實,當遭到現實的拒絕以后,便永遠沉寂在把現實歷史化的過程當中。而范若奎則是一個過早地被政治意識形態(tài)剝離了血緣與宗法外衣的現實主義者,他的活著就是自私、殘忍與亢奮。孫國幫是這部作品中最能展示這一主題的主體。作者讓他活到一百零六歲的時候參加了一個以自己為核心的儀式性活動,活動期間,放了很長時間的鞭炮,而孫國幫卻在鞭炮聲中睡著了。待他醒來后,便說道:“你們買的鞭炮火藥太少了,不昂”。作者簡單地介紹了土話“昂”的內涵。其實不用解釋,每個人讀到這里,“昂”字所表達的意義便會自然呈現。我深為作者的這個雙關性設計所折服。一方面,這也許是生活經驗本身,但另一方面這表明活著似乎可以從頭再來,無限期地活下去。為了使活著本身能夠得到凸顯,作者還為孫國幫設計了幾個將死或者想死以及準備死的情節(jié),比如為自己建墓,這樣就使活著本身的的意義變得重大起來。那么這個意義在哪里呢?

首先,孫國幫不僅僅是歷史的見證人,而是變成了歷史本身。這樣,他就和這部民間史之間形成了一種互文關系,歷史的確定與否決定于他對自身的確定與否。作品中設計了一個很有意味的情節(jié),即在新社會他有兩次講述范若奎強迫他幫忙將十二位紅軍戰(zhàn)士扔進天坑以及后來營救他們的機會。第一次,他是按照真實的歷史來講的,結果挨了打,所以第二次他就不再這樣講了。他把真實留存在內心,因此,它的存在也就是歷史的真實存在,他活著,也是歷史在活著。這正是上文所說的“歷史不再是歷史”的體現。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