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三王時代(3)

白話本國史(精裝插圖本) 作者:呂思勉


金鶚《禹都考》:《求古錄禮說》卷四。世言禹都安邑,其誤始于皇甫謐《帝王世紀》,酈道元澮水注因之;近洪氏頤煊,謂禹都陽城,不都安邑,足以證其謬矣;然其所考猶未詳也。鶚竊疑禹都有二;其始都在陽城,而其后乃都于晉陽。案《漢書·地理志》,潁川郡陽翟,夏禹國。應(yīng)劭曰:夏禹都也。臣瓚曰:《世本》言禹都陽城,《汲郡古文》亦云居之,不居陽翟也。師古曰:陽翟本禹所受封耳,應(yīng)瓚之說皆非。洪氏頤煊謂陽城亦屬潁川郡,與陽翟之地相近;或當日禹所都陽城,本在陽翟,故《漢志》云。鶚考《史記·夏本紀》,禹避舜子于陽城,諸侯皆去商均朝禹,于是即天子位;知其遂都陽城,蓋即所避之處以為都也。趙岐《孟子》注,陽城在嵩山下;《括地志》嵩山,在陽城縣西北二十三里;則陽城在嵩山之南,今河南府登封縣是也。若陽翟,今在開封府禹州,其地各異。《漢書·地理志》,于偃師曰:殷湯所都;于朝歌曰:紂所都,于故侯國皆曰國;今陽翟不曰夏禹所都,而曰夏禹國,可知禹不都陽翟矣?!弧蹲髠鳌范ü哪?,祝佗謂唐叔,封于夏虛,啟以夏政;例以上文康叔封于殷虛,啟以商政,則禹之都即唐國也。唐國在晉陽:《漢書·地理志》太原郡晉陽,故詩唐國,周成王滅唐,封弟叔虞。杜預(yù)注《左傳》云:夏虛,大夏,今太原晉陽是也;本于《漢志》,其說自確?!端?jīng)》云:晉水出晉陽縣西縣壅山。酈道元注,縣,故唐國也;亦本《漢志》。乃臣瓚以唐為河東永安,張守節(jié)以為在平陽;不知唐國有晉水,故燮父改唐曰晉;若永安去晉四百里,平陽去晉七百里,何以改唐曰晉乎?唐定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府是也。又鄭康成《詩譜》云:魏國,虞舜夏禹所都之地。魏與唐相近,同在河北冀州;故哀公六年《左傳》引《夏書》云:惟彼陶唐,帥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亂其紀綱,乃滅而亡。服虔以為堯居冀州,虞夏因之;此皆禹都在河北之證也;但在晉陽,不在安邑;皇甫謐、酈道元以安邑為禹都,此為謬耳。……    我以為古代的事情,都不過傳得一個大略;都邑之類亦然,不過大略知道他在什么地方;區(qū)區(qū)計較于數(shù)十百里之間,實在是白費心血的,所以陽城到底在登封,還在禹縣,這個問題,暫可不必較量。至于所論禹都晉陽一層,實在非常精確。禹都河北這一層,造偽書的人,也似乎知道的;不過知道得不甚精確;他腦筋里,只有一個“魏國夏禹所都”的觀念;見戰(zhàn)國時的魏,是都安邑,就以為安邑必是禹都;禹都既在安邑,就桀都也在安邑了;桀都既在安邑,就連鳴條也搬到河北去了;輾轉(zhuǎn)牽率,就鬧出絕大笑柄。見下節(jié)。然而禹都雖不在安邑,卻不害其為在晉陽;并且“惟彼陶唐……乃滅而亡”幾句《夏書》,怕確也是指太康亡國的;不過造偽書的人,不應(yīng)當把兄弟五人改作“厥弟五人”,再把這幾句《夏書》硬栽在他口里,算是他所做的歌罷了。這樣看來,太康似乎是本居晉陽,失了國,逃到洛汭的;當時還離河北不遠,到后來,才給寒浞等愈逼愈東,以至于滅亡。少康雖滅寒浞,曾否恢復(fù)河北卻是一個疑問;所以桀之都,又在河南了。見下節(jié)。然則后羿又是從什么地方來的呢?《左傳》說:“后羿自鉏遷于窮石?!薄痘茨献印さ匦斡枴罚骸叭跛鲎愿F石?!?,高誘注:“窮石,山名也。在張掖北,塞水也?!彼坪跆h些。然而堯本都冀州,羿在堯手里就是射官,見《淮南子》。是個西北之國,卻也不足為怪。難道羿是從西北塞外侵入的么?看春秋時候的情形,便知道如今的山西省,在古代強半是戎狄占據(jù)之地。又夏好音樂,羿好田獵,也似乎一個是久居開明地方的人,一個是從塞外侵入的。這個實在證據(jù)不足,只可存為一種推測罷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