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小伙子的一句話,讓我的思想飛越“大學生”這個常規(guī)的詞,來到了他們的宿舍,我真的想知道,今天的中國大學生們都在宿舍里做什么?
也許,我不身臨其境還不能說得周詳,但我還是從那個小伙子的語氣中知道了一二,大部分的大學生應(yīng)該在宿舍里上網(wǎng)瀏覽、網(wǎng)聊、看視頻、說黃段子、寫情書、發(fā)騷擾短信、打撲克、喝酒、吹牛、翻亂七八糟的雜志、睡懶覺,當然也有認真看書、真誠學習的同學。但,我依然是討厭的徐大偉,我是想提出這個讓人不悅的問題,想問問校長、老師、家長,你們真的知道每天學生們都在宿舍里干什么嗎?也許,你們都低估了宿舍的價值,都不知道有什么樣的宿舍,就有什么樣的“宿命”。
宿舍生活品質(zhì)的高低,決定了這些年輕人未來生命品質(zhì)的高低。
梁啟超先生的孫子梁從誡先生說:“人還是應(yīng)該有一種精神,有一點追求。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可以選擇另一種生活?!?/p>
套用梁先生的思想,親愛的弟弟妹妹們,在這樣的一個大學環(huán)境下,你也可以選擇另一種生活。
我知道梁先生是理想主義者,我也是。
但你不要笑話理想主義者,若是說這個世界的改變者,其實一直都是這些理想主義者。
梁從誡先生有一個好父親梁思成,也有一個好爺爺梁啟超,有楷模,有基因,所以梁從誡先生被譽為“具有良知的知識分子”,“中國民間環(huán)保領(lǐng)袖”。所以他能說出這樣的話:億萬人的警覺,會形成宏偉的力量,而億萬人的無知和漫不經(jīng)心,也會給地球帶來沉重的負擔,乃至巨大的災(zāi)難。
親愛的朋友,你們有沒有想過,其實,梁啟超、梁思成、梁從誡都是咱們的同胞啊,咱都是中國人啊,咱中國人都應(yīng)該有咱中國人的基因啊。
本來他們也是我們的父親,我們的爺爺。
只是你傻到什么也不知道。
基因找不到,傳統(tǒng)接不住,未來開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