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義為何如此脆弱》全球化與文化多元論(4)

正義為何如此脆弱 作者:萬俊人


或曰:“為什么不能?科索沃不是也趟過去了嗎?”確乎,北約維和部隊的坦克裝甲車趟過了科索沃的邊界線。但有幾點需要額外特別注明:第一,趟過科索沃邊界線的不僅有北約的坦克裝甲車,還有俄羅斯人的坦克裝甲車。兩者之間雖不至于南轅北轍,卻多有齟齬。這種狀況本身說明,不同政治集團對科索沃事件的立場和目標并不是齊一的,更不用說全球范圍的意見差異了。第二,北約的坦克之所以能夠趟過科索沃的邊界線(嚴格地說是南斯拉夫國界線),是以其飛機導彈的地毯式轟炸作為前提條件的,況且還不是蹚過科索沃,而只是蹚入科索沃。這種以極端政治(軍事戰(zhàn)爭作為政治的極致和頂峰)強權的干預方式所實現(xiàn)的趟入,絕對不可能成為公認合理的跨文化差異的全球化方式。很難保證北約的這種強行闖入不是一種自陷泥淖的做法。第三,北約的趟入雖然自許人類和平和人權的名義,卻并無充分的根據(jù)證明其行為的普遍合法性。而且名義上也沒有諸如聯(lián)合國或世界人權組織這樣的組織合法性。這樣的全球化只是強者的權威游戲。最后也是最為重要的是,北約趟入科索沃后并沒有實現(xiàn)他們允諾的民族和解,其行為后果是,把原來的強者變成了弱者,把原來的弱者變成了強者,并且是用一種新的民族歧視置換了舊的民族歧視,半數(shù)以上的塞族人被阿族人驅逐報復,最多也只能說明北約政治權力者們所實行的民族正義還停留在《圣經(jīng)·舊約》中“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報應性正義”層面,遠不是他們的理論家們(如羅爾斯)所竭力論證和倡導的權利與義務的“分配正義”。

因為差異,才需要正義或公正,這是經(jīng)濟和政治領域分配正義的道義要求。但這一原則并不能簡單移植到文化領域。文化的生產是地方性和民族化的,文化的差異也不可能通過分配或重新分配來實現(xiàn)文化公正。文化是不可強行分配的,它只能通過不同文化系統(tǒng)或層面的相互交流、相互理解而達到相互共享。所謂文化的公正,不在于平均化甚至齊一化的接受效果,而在于交流和理解的過程;更深一些說,在于不同文化之間相互對待的主體間態(tài)度。因此它比經(jīng)濟和政治上的公正更依賴于人的意愿、情感、理智、判斷、心理和姿態(tài)等主體性因素。這正是文化多元論所具有的一個獨特特征,與經(jīng)濟自由化和政治民主化相比,其差異的內在性和不可克服性要深刻得多、復雜得多。如果《全球化陷阱》的作者們關于全球化不僅是一個經(jīng)濟陷阱而且是一個政治陷阱的分析論斷是值得重視的,那么,說全球化是一個可能的文化陷阱就有更充分的理由和論據(j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