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影響的威力
社會心理學家通過嚴謹?shù)膶嵶C研究發(fā)現(xiàn),個體行為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非常大。
低估社會影響的力量
人們習慣用人格特質(zhì)來解釋行為,而低估了社會影響在塑造行為上的力量。社會心理學的研究一再地表明,社會情境在決定個人行為上的影響作用要大于人格差異的影響作用。
社會情境的主觀性
人是感性生物,他們不斷地對事情做出解釋。人在特定情境下如何反應(yīng),不是由客觀條件決定的,而是由人對客觀條件的感知(解讀)所決定的。
解讀從何而來:人性的基本動機
一個人對情境的解讀(感知、理解和解釋)主要依賴兩種基本的人類動機:追求準確性的需要,以及追求良好自我感覺的需要。有時這兩種動機的作用是相反的,比如,我們在某一情境中的行為被準確地看作是自私的行為。
自尊取向:保持良好自我感覺的需要 大多數(shù)人都有把自己看作是好的、有能力的、高尚的人的需要。人們常常扭曲對世界的感知以達到這種自尊的目的。
社會認知取向:對準確性的需求 社會認知的觀點是指將人們認識世界的方式納入考慮的一種社會心理學方法:個體被看作是在嘗試得到準確的理解,并依此來做出有效的判斷和決策,小到吃哪種品牌的麥片,大到與誰結(jié)婚。其實個體的實際行為都是建立在不完全和不準確的信息認知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