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又向她約過兩次稿。一次是1987年全國政協(xié)大會期間。那是一個細雨霏霏的春天,冰心老人如期寄來《春的消息》一文,文章不事雕琢,質(zhì)樸自然。她寫了自己因摔了一跤后再無法下樓,只是每日從樓窗向外觀看,觀察到細雨霏霏中小草一點點從堆積的磚瓦和廢鐵中鉆出來的動人情形以及兒童們的玩耍嬉鬧,由此感受到春的消息。她寄稿時附有短信,原文如下:
士方同志:
這篇短文是本著日常生活平凡質(zhì)樸地寫來,不知可用否?呈上請審查。祝
筆健
冰心三·十七一九八七
從這篇短文中可以感受到老人家雖然寂寞,但卻擁有一顆樂觀平易的心。
老人給我題過四次詞。三次題的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語出自諸葛亮《誡子書》。據(jù)我所知,她給幾個朋友都題過這個詞。我在畫家王為政和女作家霍達夫婦家中就看到過。這大概是老人最喜歡的一句名言,反映了她淡泊寧靜的本色。可是在我刊登老人的《春的消息》后拜見她時,她又給我題了集句聯(lián)(集李商隱詩和蘇東坡詞)“夕陽無限好,高處不勝寒”。
我拜見她的前些時候,她跌倒在花池旁,摔傷右腿骨,由于身體原因,不能下樓活動,也無法在室內(nèi)自由走動(要依靠助步器才能走動)。她不止一次地自嘆:“我成了廢人了。”但她并沒有停止手中的筆,寫出一篇又一篇有分量的醒世文章,如《我請求》《萬般皆下品》《空巢》《介紹三篇小說和三篇散文》等,她為人才流失而焦慮,為爭取改善中小學教師待遇四處呼吁,她對社會上的特權現(xiàn)象深惡痛絕。她的文章表現(xiàn)出老一輩中國知識分子的良知。
她給我的題詞恰恰反映了她晚年的心境。她為無法下樓而苦惱。對于一個熱愛生活、童心未泯的老人,沒有什么比陽光、清風、新鮮空氣更重要的了。高處不勝寒,不僅在身而且在心。她對自己居高不下的聲名和地位視之為“寒”,大概也是詞中暗含之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