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云集北大
1978年,我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成為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大學生(1977級),那年我29歲。
由于我喜愛文學和攝影,并有作品發(fā)表,校團委和學生會聘我為文化部干事。1978年7月,有一天我向團委的負責人提出,聽說以前北大有個全校性的學生文學社團“五四文學社”,后來停止活動,我們現(xiàn)在是否可以把它恢復起來,以推動學生課余文化活動的開展?那位負責人表示同意。于是,讓我同文化部的負責人張幼華共同籌備文學社的恢復工作。
我提出文學社應該有自己的刊物,以便發(fā)表同學們的作品,并提議這個刊物叫《未名湖》。因為這有雙重含義:一是北大校園有湖名叫“未名湖”,說明刊物是北大辦的;二是在刊物發(fā)表作品的大都是還“未”有“名氣”的學生。團委和學生會經(jīng)過研究,同意我的建議,并提請北大的老校友茅盾(沈雁冰)大師撰寫《未名湖》發(fā)刊詞并題寫刊名。
為此,校團委以學生會的名義向沈老發(fā)了信。9月收到沈老的復信及題寫的刊名,全文如下:
五四文學社的同志們:
今日始收到來信,想因轉(zhuǎn)輾稽延??砑垖懗省V劣诎l(fā)刊詞,還是你們自己寫的好。日后我可以投寄一點短文,如雜感之類。
匆此,即頌進步,并致
敬禮!
沈雁冰九月十九日
看到沈老清秀、瘦勁的親筆書信和兩張題簽,大家十分激動。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有機會與茅盾大師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