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馬利 ·克利夫特的日子也不好過。在拍完《郎心如鐵》后,他一直苦于找不到好的角色,盡管這大部分是他自己的錯。他還拒絕出演《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1950),宣稱一個正在走下坡路的明星愛上了年輕的小伙子的劇情影射了他與利比 ·霍爾曼的關(guān)系。蒙蒂后來在希區(qū)柯克導(dǎo)演的電影《懺情記》(I Confess,1953)中扮演了一名備受折磨但堅定不移的神父。他在《亂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1953)中扮演不幸的普里維特,他對該角色的演繹使觀眾們潸然淚下。弗蘭克 ·辛納特拉也因參演這部電影而復(fù)出,要知道,到 1952年底,弗蘭克差不多拒絕了五十多個劇本!
盡管從伊麗莎白與尼基 ·希爾頓結(jié)婚以來,蒙蒂就拒絕與她見面 --蒙蒂此前就預(yù)言他們的婚姻不會超過六個月,事實上也沒差多少 --但他對邁克爾 ·威爾丁還較有好感,因此也時常到他們在好萊塢的家中做客。有人暗示那時蒙蒂有某種隱匿動機(jī),盡管蒙蒂是一個同性戀,但他認(rèn)為自己終有一天會與伊麗莎白結(jié)婚,同時他也在照顧伊麗莎白。前文中提到的接受派翠西亞 ·包斯華采訪的蒙蒂的匿名朋友進(jìn)一步暗示說,蒙蒂與威爾丁實際上在為贏得伊麗莎白的感情而競爭,結(jié)論是:“對于伊麗莎白,蒙蒂可以感受到很多的愛,想保護(hù)她,而且相當(dāng)有優(yōu)越感。 ”
幾乎不用懷疑,在蒙蒂與威爾丁夫婦相處的那段日子里,他的職業(yè)焦躁癥也感染了伊麗莎白。她拒絕與羅伯特 ·泰勒和斯圖爾特 ·格蘭杰一同出演影片《四海英雄傳》(All the Brothers were Valiant,1953)--又是一部微不足道的翻拍作品,原作是瓊 ·克勞馥 1928年出演的電影《遠(yuǎn)渡新加坡》(Across to Singapore, 1928)--以及《羅馬假日》(Roman Holiday,1953),而奧黛麗 ·赫本因此片獲得了巨大成功。米高梅公司“回報”給伊麗莎白的則是延長了她坐冷板凳的時間。
1953年1月6日,伊麗莎白的第一個孩子 --邁克爾 ·霍華德 ·威爾丁通過剖腹產(chǎn)出生了,媒體報道泰勒和威爾丁“極其高興和幸福”。蒙哥馬利 ·克利夫特贈送了一份禮物給這個孩子,還在其公寓里造了一個迷你育兒室,方便伊麗莎白帶著孩子過來住。米高梅公司讓伊麗莎白重新工作,但是以將她借給派拉蒙公司拍攝影片《象宮鴛劫》(Elephant Walk,1954)作為延期懲罰。該電影的主題介于《蝴蝶夢》(Rebecca,1940)與再遲一些的《巨人傳》之間。伊麗莎白扮演一位茶園主(彼得 ·芬奇飾演)的新婚妻子露絲 ·威利,在她與丈夫遷居到錫蘭種植園后,她發(fā)現(xiàn)自己很難適應(yīng)那里的生活。不用說,這次她又出演了不適合的角色,尤其是片中她的丈夫因為覺得自己的妻子毫無吸引力可言,寧愿舍棄婚床而與他醉酒的朋友共度時光。評論家們一致問道,哪一個精力充沛的男人不希望與伊麗莎白 ·泰勒共度良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