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嘗有言邪?其以為異于音,亦有辯乎?其無辯乎?道惡乎隱而有真?zhèn)??言惡乎隱而有是非?道惡乎往而不存?言惡乎存而不可?道隱于小成,言隱于榮華。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則莫若以明。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說也。雖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人說話不同于風(fēng)吹竅孔,雖然同一原理發(fā)聲。說話人他有見解要發(fā)表,而風(fēng)卻是無心的。人發(fā)表見解,當(dāng)然未必是定論,往往引起爭議。于是問題來了:能說他有言嗎?不能,因為他所言的既非定論,豈不白說,等同無言。能說他無言嗎?不能,因為他確實發(fā)表了見解,見解即言,當(dāng)然有言。有言乎?無言乎?很難說。
鳥孵出卵殼,就是雛。雛將孵出卵殼,是,在殼內(nèi)發(fā)出聲響便是音。卵居中的叫熱,而靠邊的叫冷,可見音也未必有定論。雖未必有定論,各叫各的,但是叫得簡明不含糊,那些未必是定論的發(fā)言,請與音比較,是簡潔明白,還是含糊其辭,大而空的含糊話,不如音。
把一己的見解發(fā)表出來,是言。
把萬物的規(guī)律總結(jié)出來,是道。
道是泛存的,不隱蔽,不分什么真道偽道;言是公開的,也沒有隱蔽,何必分什么是非。
什么地方不存在道?什么地方不能有言?
不幸的是道確實被爭強好勝隱蔽了。言也確實被扯虎皮拉大旗隱蔽了。于是產(chǎn)生儒墨兩家的論戰(zhàn),互相指責(zé),弄不清楚誰是誰非。他們兩家都把對方盯得很緊,綠豆對王八。你否定的,我非肯定不可,這是“是其所非”。你肯定的,我非否定不可,這是“非其所是”。兩家的戰(zhàn)術(shù)完全一個樣。你若有興趣用這套戰(zhàn)術(shù)去對付他們,可以先把兩家請來:
各位,我認(rèn)為你們的見解都是真理,你們兩家自己來證偽吧。你利用儒家的肯定,去駁倒墨家的否定,同時利用墨家的肯定,去駁倒儒家的否定。這不是“是其所非”嗎?你再利用儒家的否定,去駁倒墨家的肯定,同時再利用墨家的否定,去駁倒儒家的肯定。這不是“非其所是”嗎?兩家堅信天下有是有非,當(dāng)然,有是全屬我,有非全歸你。兩家互相證偽之后,儒墨所否定的全駁倒了,就沒有否定了,也就是無“非”了;儒墨所肯定的全駁倒了,就沒有肯定了,也就是無“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