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袁世凱回老家的時候,北洋大臣交給了直隸藩司吳重熹護理。袁世凱回到天津后,就上書請求接回印綬,接到的圣旨是:
袁世凱著派充督辦商務大臣,與張之洞會同辦理,并會議各國商約事宜。欽此。
十一月初九,又接到圣旨:
現在八旗挑選兵丁已逾萬人,著派魁斌、溥倫、桂春、景灃、榮慶、鐵良于所挑人數內,再行挑選四千人,并著姜桂題隨同遴選。所挑之人數,先派三千人交袁世凱認真訓練,期成勁旅;其未經挑入之兵丁,如有尚堪充選者,著一并記名。俟著有成效,再行輪次分派前往,俾資練習。欽此。
袁世凱接到訓練八旗兵丁的圣旨后,就入京陛見,袁世凱在回答皇帝提出的問題時說,沒有軍隊就無法立國,全國除湖北省之外,各省的軍制都還是以前的舊制,只是在浪費國家的錢財,必須各省通力協(xié)作才行。這時西太后把袁世凱看做股肱心腹,所以對他言聽計從。于是下詔:
練兵之道,最忌紛歧,曾經迭次降旨,飭各省督撫整頓兵制,期歸一律。乃近來各省奏報,仍多搪塞,絕少切實辦法,殊難望有成效。查北洋、湖北訓練新軍,頗具規(guī)模,自應逐漸推廣。所有河南、山東、山西各省,著速即選派將弁頭目,赴北洋學習操練。江蘇、安徽、江西、湖南各省,選派將弁頭目,赴湖北學習操練,成后即發(fā)回各原省,令其管帶新兵,認真訓練,以資得力而期畫一。每年由湖北、北洋請旨簡派大員,分往校閱,按其優(yōu)劣,嚴加甄別,用副朝廷整飭武備,實事求是之至意。其詳細章程,著袁世凱、張之洞妥議會奏,請旨遵行。欽此。
十一月二十七日又下旨:
正陽門工程,著派袁世凱、陳璧核實查估修理。欽此。
十二月十七日又下旨說:
前因電務為軍國要政,應歸官辦,已諭令袁世凱、張之洞籌還商股,將各電局悉數收回,候派大員經理。著即派袁世凱為督辦大臣,直隸布政使吳重熹,著開缺以侍郎候補,派為駐滬會辦大臣。該局改為官辦之后,其原有商股不愿領回者,仍準照舊合股,朝廷于維持政體之中,仍寓體恤商情之意。該大臣等務當通籌全局,認真辦理。將從前積弊,一律剔除,以期上下交益。欽此。
清光緒二十九年( 1903 )正月,朝廷下旨云:
三載考績,為國家激揚大典,京內外滿漢諸臣,有能恪供職守,勞績最著者,允宜特加甄敘,以示優(yōu)異。茲當京察屆期,吏部開單奏請,朕詳加披閱……直隸總督袁世凱……盡心規(guī)畫,勞怨不辭,均著交部議敘。欽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