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皇帝的上表是會有人寫的。一個叫周重的文士起草了它。上表是這樣寫的:“臣之一軍,乃漢室興王之地。頃因節(jié)度使刻削軍府,刑賞失中,遂致迫逐。陛下奪其節(jié)制,翦滅一軍,或死或流,冤橫無數(shù)。今聞本道復欲誅夷,將士不勝痛憤,推臣權兵馬留后,彈壓十萬之師,撫有四州之地。臣聞見利乘時,帝王之資也。臣見利不失,遇時不疑;伏乞圣慈,復賜旌節(jié)。不然,揮戈曳戟,詣闕非遲!”
這里面有對皇帝的埋怨,也有對皇帝的威脅,更有自我膨脹自夸。這時的龐勛已不是只想著回家的龐勛了。
控制了徐州之后,龐勛手里有了籌碼,這次他要求的是當節(jié)度使,節(jié)度使是重要地區(qū)的總管統(tǒng)兵,后又改稱都督。在等待朝廷回音的時間里,龐勛一點也沒閑著。隨著投奔他的人越來越多,仗也打的越來越廣越大。他派兵取了濠州(今安徽鳳陽東都)、梁城(今江蘇盱眙北)、滁州(今安徽滁縣)、和州(今安徽和縣)等地。這樣一來,江淮一帶的運輸線都被他控制在內。自己很快聚集了巨額的財富,還斬斷了朝廷的經(jīng)濟命脈。不過并不是周邊所有的城鎮(zhèn)都那么容易打,在離都梁城不遠的泗州就是久攻不下。
龐勛占地愈廣,他需要的士兵愈多。兵源從那里來?
《資治通鑒》251卷載:“龐勛募人為兵,人利于剽掠,爭赴之,至父遣其子,妻勉其夫,皆斷鋤首而銳之,執(zhí)以應募?!边@種爭先恐后的當兵,沒有兵器就削尖了鋤頭做武器,前提居然是因為當龐勛的兵利于剽掠。容易快速發(fā)財。從中可以看出龐勛治軍的混亂,縱兵搶奪,或者坐視士兵搶奪,這樣的軍隊不會長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