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的賦詩傳說來源于南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下云:“黃巢五歲侍翁,父為菊花連句,翁思索未至,巢隨口應曰:‘堪與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赫黃衣?!哺腹郑麚舫?。乃翁曰:‘孫能詩,但未知輕重,可令再賦一篇?!矐唬骸S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p>
這首《題菊花》從字面上意思來說很簡單,除了意境之外,文句上真的未見高明。是說滿院菊花在西風中挺立,可惜此時蝴蝶已逝,不能飛來,徒然辜負了菊花的美麗芳香;將來有一天,如果我當了司春之神(青帝),就告訴菊花,讓他也在春天跟桃花一起開放。
但這詩出自一位孩童之手,豪邁倔強,傲世獨立,有沖天凌云之志,男人的勃勃雄心一覽無遺。古時孩童作詩倒也不是很新鮮的事,駱賓王的《鵝鵝鵝》7歲時所作。唐代詩人李賀“七歲能辭章,名動京邑”。而杜甫也曾說自己“七齡詩即壯,開口詠鳳凰”。
五歲時的黃巢能寫出那樣的詩嗎?或者五歲的孩子能寫出那樣的詩嗎?而且按古人的習慣,這里的五歲很有可能是四歲。所以這首詩即使是黃巢所作,也不應該是五歲時所作,后人顯然有意將這首詩寫作的時間提前,這已不可考。但這樣做的目的或許是為了證明一下英雄天授,或者為英雄抹上一筆不同的傳奇色彩。
這首詩所呈現(xiàn)的意境,不是詩歌長河中所慣見的忠君愛國和時弊譏諷,而是不可抑制的帶有個人強烈色彩的仇恨、憤怒、反叛以及所顯露出來令人驚畏的對權力追逐的欲望,表達出那種要推倒現(xiàn)實、重組天下、凌駕萬物的壯志雄心。張端義于《題菊花》詩下注道:“跋扈之意,現(xiàn)于孩提時。加以數(shù)年,豈不為神器之大盜耶!”古語常說,三歲看到老,也是這么個意思。人的性格在很小時候就顯露出來。就像項羽小時候看到秦始皇東巡氣概,不禁心生羨慕,張口便說出要取而代之的話來。